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68年前,粟裕写了一首五言诗-- 新编新四军 先遣出江南 韦岗斩土井 处女奏凯还 当年,粟裕曾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对新四军大部队深入江南敌后抗战和振奋大江南北人民群众起来抗日,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正如项英所说:"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72.
叶挺再度出走引起的风波3月15日周恩来走后,叶挺集中精力处理日常军各。一是主持编写了《关于新四军对敌作战说明书》,总结一年来新四军进入江南作战的战绩和经验;二是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二届参谋工作会议讲在会上以《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为题,发表了演讲,提出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认识战争,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发展来分析战争,了解近代战争的特点。这篇讲演,从宏观和理论上阐发了关于战争的性质、意义及其发展前途,提出要重视军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参谋会议过后,中共中央批准了项英关于设立新四军江北指挥…  相似文献   
73.
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时,许世友披麻戴孝进京祭奠。为什么?许世友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许世友!毛主席救过我的命!”  相似文献   
74.
“二·七”大罢工的领导者(一 )京汉铁路是中国交通大动脉之一 ,北起北京 ,南至武汉 ,全长10 0 0多公里。当时 ,北洋军阀吴佩孚非常重视这条铁路 ,它不仅为吴佩孚推行“武力统一”提供交通方便 ,而且他每月 80万元的军饷也来自这条铁路。中国共产党对这条铁路也很重视 ,许多重要领导人如李大钊、邓中夏、张国焘、陈潭秋、罗章龙、包惠僧、项英、许白昊等 ,都直接或间接领导京汉铁路的工人运动 ,使京汉铁路工运的发展走在陇海、津浦、京奉、京绥等铁路工运的前列。192 2年 8月初 ,在江岸工人俱乐部和郑州工人俱乐部相继成立之后 ,江岸以北的…  相似文献   
75.
冲破牢笼 向东向北发展 国民党当局划定给江南新四军活动的区域,只是京沪铁路以南,东西只不过百余公里、南北只有五六十公里的一块狭长地带。这个区域内的交通相当发达,日军据点越筑越多,给新四军回旋的余地十分有限,给游击活动造成很大的困难。很显然,这是国民党当局设计的“划地为牢”阴谋,如果不冲破“牢笼”,势必会使江南新四军在日寇和国民党军的夹击下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76.
在抗日战争中,陈毅作为新四军领导人之一,率领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立下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77.
1931年末,瑞金列宁团校分配给江西省委几名结业学生,其中一位姑娘长得亭亭玉立,明眸皓齿,笑起来十分迷人.组织部长蔡畅将结业生一一作了分配,有的下部队,有的分到县、区机关,惟独将那位姑娘留下来待分配.  相似文献   
78.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13,(11):45-48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遭到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侵略战争。亡国惨祸迫在眉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亡国惨祸迫在眉睫,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紧急动员,组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规模空前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陷空前凶恶的日本强盗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缴械投降。  相似文献   
79.
纠正“左”倾错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央军委成立后,尽管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但项英根据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己着手调查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中央苏区和红军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1945年,朱德在《建军报告初稿》中这样说过:“由于立三路线历来对苏区和红军不重视,后来看着红军的发展,虽一再强迫命令,企图利用红军作为其城市暴动的工具,但在各苏区或遭着顽强抵抗,或在执行不通时,即迅速掉头。因此,立三路线对苏区和红军工作的影响并不大。”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的红四军、红一军团(193O年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  相似文献   
80.
早在"文化大革命"中,许世友就曾向毛泽东主席提出:"如果有仗打,我还想打一仗,然后就休息."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从南京军区调到广州军区.197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进行对越自卫还击.中越边境西段由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指挥,东段由许世友指挥.当年许世友74岁,比杨得志大5岁,成为我军历史上亲临前线指挥的年龄最大的指挥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