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分析了治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阐述了治理理论对于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指导意义及其具体体现,并在此基础上以治理理论为视角,进一步阐述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必要性以及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
胡象明 《政策》2004,(4):44-45
政府重大经济社会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关系到当地社会政治的稳定。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正确的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这一论断充分反映了决策正确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2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政管理面临的十大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象明 《探索》2006,(1):39-45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正处于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变过程之中。经过二十多年的行政改革,总体上而言,我国的行政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传统行政的一些负面特征仍然对我国当今的行政管理发生着影响作用。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行政管理的这些负面特征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是我国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4.
贫困包括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两种。精神贫困可以界定为由于意愿、能力和经历等因素,贫困人员对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等制度供给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贫困人员不愿脱贫、不能脱贫和不信脱贫。对此,可以从脱贫意愿、脱贫能力和制度供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探讨精神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5.
通过将信任因素细化,搭建起民众信任因素对政府工程决策支持度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对494个有效样本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民众对技术的信任、政府决策的信任、专家的信任以及承建商的信任对政府工程决策支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民众对这四个对象的信任因素在其内部结构方面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距离因素对政府工程决策支持度具有负向的影响。通过对"信任图谱"的勾勒,可以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及降低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等实践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6.
一个新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框架:风险感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7.
"公司 公司"模式是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在支持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把农民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现代企业制度组织起来,有利于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发挥农民公司和龙头公司两个方面的优越性,从而能够有效推进农业产生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8.
讨论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问题 ,有必要从导致政策科学产生的动因 ,理论渊源以及政策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来全面进行分析 ,把政策科学看成是社会科学的综合应用学科 ,看成是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看成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整个认识过程包括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两个较大的阶段,而这两个较大的阶段又可区分为若干个较小的阶段或环节。关于从实践到认识的阶段,一般可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环节,这基本上为大家所公认。但从认识到实践的阶段,到底可以划分为几个环节,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的看法。笔者就此问题曾发表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关于认识运动过程的阶段问题》(载《哲学研究》1984年第4期)一文中,笔者认为,理论向实践转化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可区分为理论具体化和理论客观化两个阶段。随后,在《试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性》(载《江海学刊》  相似文献   
30.
行政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行政系统受到来自全球化、多元化和有组织化力量的冲击,要求其积极回应、主动创新,致力于行政文明建设。行政文明建设有其内在的价值取向,而政府制度创新是行政文明建设最活跃的因子,主要表现在通过制度创新对政府职能进行合理定位、建立服务型政府;通过制度创新释放被囿于政治层面的民主,提升可操作的行政参与空间等。制度创新是保证改革开放取得的行政文明成果以及开拓行政文明新视野的最直接动力来源。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