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68篇
中国共产党   214篇
中国政治   230篇
政治理论   58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牛春燕 《法制博览》2022,(2):166-168
毕业论文作为绝大多数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毕业考核形式,在实践中呈现出一系列问题.学生选题大而空、文章大拼凑,过程管理形式化,评价机制不合理,导致最终结果偏离了毕业考核的原初方向.造成现有状况,既有学生知识及思想层面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同时,学校的课程设置、评价机制都起到了相应的负向作用.对现有毕业考核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42.
43.
44.
法治本身不是过程,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当然这种社会治理模式可以是理念上的未来蓝图,也可以是现实中的制度范式和生活实践:而法治化或者说对法治的追求探索才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西方国家法治化的不同进路说明法治化可以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中国的法治化应在充分认识国情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45.
莫丽萍 《学习月刊》2012,(24):65-65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意识虽然有所提高.法制观念也得到较大增强.而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不断发生则表明.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还相对缺乏.也反映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腊月二十几,快过年了,两个十六七岁的初中生在街上以"借手机"的方式抢劫,被人抓了送到警局。鉴于都属未成年,警方第一时间通知了家人。一个母亲接电话,草草地说:"他不归我管的。"挂机。一个父亲接电话,冲冲地说:"知道了。我生意忙走不开,现在不方便过来。"挂机。少年为什么会抢劫,不用多问了。正月初五,郊区的出租房内,发现一对死去多日的中年男女,门窗紧闭,无外人闯入  相似文献   
47.
九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会见福建省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一行,交流两市对口合作工作。李强指出,上海市与三明市结对开展对口合作是光荣任务,也是共同责任。上海要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同三明干部群众一道走好“共同富裕”道路。1日至3日,以“智联世界元生无界”为主题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1日,李强出席开幕式,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致辞。会议期间,《2022元宇宙产业图谱》和《上海市元宇宙标准体系》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48.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进程的加快,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可以发现,当前农村青年的入党意愿不断增强,但在发展农村青年党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在把握好青年群体性特征、维护好农村青年入党热情的基础上,需要从四方面建立健全农村青年入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9.
幸福在哪儿     
这家婚纱影楼很特别。 没人愿意接纳的客人,这儿都接纳。穿不上婚纱的驼背新娘,婚纱从后面一剪刀剖开,像系围裙那样套上;个儿只相当于八岁孩童的新郎,坐垫层层加厚,白衬衣黑色燕尾服,里面塞些纸团,俨然一个伟丈夫;让腿部变形的新娘坐在秋千上,拖曳的裙摆飘飘若仙;让盲人新郎戴副平光眼镜,眼镜片上画着大而有神的眼睛……  相似文献   
50.
"人"和"社会"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尽管马克思没有提出"公共性"概念,但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成、嬗变中无不散透、折射出其丰富的公共性思想。理论上,人与社会的相互生成构成了马克思公共性的图式;现实中,"现实人的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人"是公共性的真实出场;历史上,共同体的社会形态演进过程正是公共性的生成历史。可以说,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开启了马克思公共性的出场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