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袁小伦 《党史纵览》2005,(11):17-24
迄今为止,华国锋是毛泽东去世后能以其标准像的形式与毛泽东像并排悬挂或张贴的惟一中共领导人.今天的中老年人不会忘记,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传媒称毛泽东为伟大领袖,称华国锋为英明领袖.近30年过去了,笔者阅读有关史料,知道毛、华标准像的并排是特殊时期的特定政治符号,也了解了台前幕后的不少史事,其中就有叶剑英和华国锋从由远及近到渐行渐远的政治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32.
杜襟南自1949年9月跟随方方在赣州见到叶剑英之后到1950年9月离开广州上京到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止,整整一年在叶剑英身边工作。除上述处理陈光事件外,杜襟南日记中还多处写到叶剑英。也许是历史的巧合,赣州会议与全国政协会议同一天开幕。1949年9月21日,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华南分局和二野四  相似文献   
33.
1941年9月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边区参议会负责人林伯渠、谢觉哉等举行了一次宴会,革命老人和老儒硕学,济济一堂.席间,林伯渠倡议成立怀安诗社,并即席咏五律七律各一首,开唱了这个诗社活动的第一声.与会诸君随之唱和此起彼落.  相似文献   
34.
毛泽东和叶剑英都是政治家兼诗人,诗歌和政治伴随着他们一生.他们诗心相通,英雄相惜,都十分喜爱和推崇对方的诗作,而他们不同时期的诗作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各自不同的心境.  相似文献   
35.
袁小伦 《广东党史》2003,(5):56-56,54
诗歌,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德智美的殿堂。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诗的民族。从屈原到柳亚子,诗人巨匠灿若群星;从《诗经》到《东方红》,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传统像黄河长江从青藏高原到东面出海口一样奔腾万里.浩浩荡荡,源远流长。毛泽东这位被誉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家诗人在他的气吞河山的名作《沁园春·雪》中曾豪迈自信地  相似文献   
36.
1938年1O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日寇长驱直入。同月21日,广州陷落。当局狼狈北撤,市民仓皇疏散,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守军为何不堪一击?广州为何快速陷落?当时就已是众说纷纭,而战前广东守将通敌就是其中一说。50多年过去了,笔者接触到相  相似文献   
37.
自从1938年10月日寇从大亚湾澳头登陆,残酷的战火一直在东江乃至南粤各地燃烧着。1941年12月日寇又攻陷了香港,不堪忍受日寇法西斯统治的香港居民纷纷逃难内地。春天似乎不理会人间的苦痛,依旧细雨如烟,片片新绿。1942年的春天也是如此,然而这年东江的春天与往时有些不同,因为好多经地下党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三个层面探讨战后(1945-1949)中国共产党与香港进步文化的关系:首先,分析中共运用适当的外交手段和文化策略,在香港设立秘密乃至半公开的机构,并以公开合法的形式占领香港文化阵地,使香港成为中国革命最后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据点.其次,论述中共在战后香港所树立的进步文化工作范例:为保卫中国文化精英和发展进步文化事业,审时度势,部署大批文化人从内地到香港,并在各方面给以关怀和帮助,组成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把香港新文艺推向第二个高潮期;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又成功地护送他们北上参加首届政协和文代会.最后,说明香港进步文化阵地在中共的统一战线活动即民主宣传、财经统战、军事统战和涉外活动即向海外同胞宣传、国际时事述评和国际外交宣传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9.
正《孟子》中有句名言,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忧虑祸患则生长发展,安享快乐则堕落死亡。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传统之一,它代表一种高尚人格,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渊源至深。从一定角度来说,正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包含的忧患意识,才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高超智  相似文献   
40.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革命前辈杨奇出版了新著《虎穴抢救——日军攻占香港后中共营救文化群英始末》。书中再现的历史风云,读来扣人心弦。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一批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