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0篇
法律   193篇
中国共产党   317篇
中国政治   443篇
政治理论   88篇
综合类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由于政府的支持,中国大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医学科学水平不断提高。截至一九八三年底,全国医院病床已达到二百一十一万张,全国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共有三百二十五万二千八百人,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五点四倍,高级西医师五十五万七千五百三十五人,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十三点七倍,卫生机构十九万三千四百三十八所,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五十一点七倍。  相似文献   
112.
强化企业管理与深化改革并不是矛盾的,因为两者服从于一个共同目标,这就是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最终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改革的各项措施,最终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见成效,当前企业效益不高以及出现的问题,固然有体制问题,有企业外部条件影响,但关键的因素还在企业内部,所以既要深化改革,又要强化管理,二者缺一不可。企业实现机制转变后,能否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取决于企业  相似文献   
113.
中国封建时期的社会经济在世界文明史上举足轻重且独具特色,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不断的探索。大多数研究者偏重于微观考察,宏观研究则相对欠缺,就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建立自成一体的理论模式者更可谓凤毛麟角,而施坚雅模式则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代表。施坚雅(G.W.Skinner),美国著名汉学家,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现为加州大学教授。《近代中国社会:文献分析》总编,主编有《后期中华帝国的城市》,《两个世界之间的中国城市》(与伊懋可合作),1984年就任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14.
在我国社会双重转型时期,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农村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二是在城镇形成二元劳动力市场。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滞留在下层的“次属劳动力市场”,成为“新型工资劳动者”,其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严重侵犯。其后果是,在全社会劳动力职业结构趋于高级化的同时,城镇底层劳动力群体扩张并构成“沉淀”的劳动力供给群。为促进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会要站在促进城乡整体协调发展、维护职工长远利益的高度积极推动政府加快配套改革,稳步有序地消除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镇、公平就业竞争的制度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5.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以来,中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受人口增长的历史影响,中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当前中国就业环境的变化特征是: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强资本弱劳工"格局日趋明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严重,弱势劳工群体问题凸显;劳动力流动性增强,劳动关系的安全性下降;城镇失业率迅猛上升,社会保障亟待完善。劳动就业方面的这些变化特征要求今后工会工作应以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积极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为中心,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的思路、新的标准、新的要求实现新的突破,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总结了湖南8个小康文明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并实现富后再发展的基本经验。其主要结论是:乡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必要前提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决定因素是进一步强化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根本途径是提升生产力水平;致胜法宝是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关键是过硬的"班子"和干部。  相似文献   
117.
文章论述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党的建设理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阶级性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现实纲领的统一、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新观点,回答了党的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首先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着重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怎样迎接挑战,最后结合世贸组织的原则与我国的经济现状简要地谈了中国"入世"后的几点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19.
本文认为,所谓"补资本主义的课",不仅是一种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幻想,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历史的反动.  相似文献   
120.
21世纪是全面经济的时代,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模式即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本身发展需要,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呼唤和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途径和措施问题,本文从"国家--学校--教师"三个层面上系统阐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