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宪政词辨     
许崇德 《法学杂志》2008,29(2):25-27
宪政是依照宪法实行的民主政治,有资产阶级宪政和无产阶级宪政的根本区别,应作严肃的阶级分析,不宜笼统地看待而摈弃宪政一词。社会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三语可以并存,在不同场合各尽其用。无需因为"宪政"一词曾被主张自由化者利用而刻意避讳,何况同自由化势力斗争亦不是用抛弃某个名词提法即可制胜的。希望"宪政"一词能像民主、人权、自由、平等诸词一样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52.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宪法地位,明确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任务,因而使现行宪法更加完善。这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3.
一、几种不同观点现行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第99条第1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第99条第2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大的不适当的决议(第104条)。地方组织法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宪法的上述规定是否意味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拥有宪法监督权,学者们的看法存在着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54.
现行宪法自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以来,已经整整20个年头了。在这不平凡的20年里,我们的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沿着宪法所指引的道路阔步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今天再次学习宪法,益感宪法的博大精深。兹值此华诞,特书写几点粗浅的体会,作为对这部旷代之伟大文献的纪念。……  相似文献   
55.
人权入宪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3月14日,十届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24条,增写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列为宪法第33条第3款.这个增修,体现了党中央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原则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6.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又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宪法颁布40周年和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周年。回顾40年来我国宪法的实施和几次修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实施现行宪法,并推进我国宪法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自本期起刊发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7.
自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公布新宪法起,迄今已两年多了。在这期间,由于全党的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宪法得到了充分实施,取得了良好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进一步健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了国家机构;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法制,有效地安定了社会秩序,充分地保障了人民权利;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活了经济,发展了生产,提高了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58.
1953年,我国在普选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们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自己的执行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四个宪法文件中清楚地看到。  相似文献   
59.
自从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庄严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来,迄今已整整一年了。一年来的事实充分地表明,新宪法真正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武器。 (一)宪法的重大发展一九七九年十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辞中,第一次提出了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光辉论点。继而他又具体地阐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  相似文献   
60.
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广大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但是,民主的发展过程是要受经济发展的程度、民族的历史传统、特别是不同时期的社会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影响和制约的。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它在宪法的发展变化中,也不能不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