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论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王先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顺富 《湖湘论坛》2003,16(5):77-78
湖南维新运动中 ,王先谦是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重要人物 ,他既是前期湖南维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实际参与者 ,又是后期维新运动的主要反对派。其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这就是本文所要试图探讨的问题。一王先谦 (1842 - 1917)字益吾 ,号葵园 ,湖南长沙东乡凉塘人。进士出身 ,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 ,维新时期任岳麓书院山长。享有“长沙阁学 ,季清巨儒 ,著书满家 ,门庭广大”[1 ] 之称誉。时人尊之为“名流领袖” ,是当时湖南最有影响的绅士。王先谦是一个深受纲常名教浸染的封建文人 ,早年家境贫寒。其父靠授徒养家 ,对王先谦…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以一个政治家的伟大智慧,构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他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手段,使我国走出了"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建设误区,充分激活了社会的各种资源和活力,开启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陕北延安时期,虽然工作很忙,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但他总要抽出时间或利用一点一滴的空闲,深入群众,与他们交往,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坦诚相待,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英国女作家韩素英在《早晨的洪流》一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他和人民之间有一种亲切的感情上的交流,他好像永远生活在群众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晚年很希望听到人民群众的真实声音.他要求身边的警卫人员多下去搞调查研究,把真实的情况反映上来。他说:“我不放心啊。他们许多事瞒着我。我出去到哪里,他们都能有准备,尽让我看好看的。”因此,他很珍惜倾听来自基层群众反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一生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不管是身处下层还是身居高位。他都一如既往地关注劳动人民的疾苦,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从少年时冒雨为毛四阿婆收谷,到老年时渴望听到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三年困难时期为人民受苦挨饿落泪,带头节衣缩食,与人民同甘共苦。都是这种爱民亲民真情实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6.
许顺富 《湘潮》2013,(4):28-31
郭亮是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为了革命,他多次推迟结婚。他的妻子李灿英与他心心相印,在革命的道路上相濡以沫,生死与共,谱写了坚贞不屈,恩爱相依的生死恋情。  相似文献   
17.
论广州国民政府时期的谭延闿许顺富从1925年7月1日,广州军政府改名为国民政府到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议决迁都武汉,是为广州国民政府时期。这一时期是谭延阎积极投身国民革命,具体展布个人野心,纵横捭阖于国民党内,功成名就的重要时期。但是因其资料的缺乏...  相似文献   
18.
许顺富 《湘潮》2006,(10):43-46
红军长征队伍先后经过湖南42个县(市),足迹遍及三湘四水,湖南人民满怀革命的朴素情怀,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为红军带路,站岗放哨,洗衣做饭,缝制军衣,安置伤病员,还把大批青年送去当红军。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期间,全省参加红军的达1万人以上。他们不怕牺牲,与英勇的红军生死相  相似文献   
19.
湖南绅士曾经以组建湘军挽救清王朝的命运,成为了清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柱石,但是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加深,湖南绅士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一部分下层绅士开始与下层民众结合,走上了反清的道路;一部分上层绅士也因清末新政损害了自身利益,而借重民变风潮,发泄对新政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了清末湖南民变风潮的不断高涨,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许顺富  刘伟 《湖湘论坛》2008,21(1):39-41
湖南绅士与近代书院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一方面,绅士通过倡办、支持、资助书院而促进了书院的建设,绅士是书院得以形成、发展、繁荣的推动力量。绅士垄断着书院文化的传播大权,成为书院文化的历史传承者和积极推进者,是书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书院又以它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不断地培养着拥有文化知识的绅士。绅士与书院的这种共生关系,熔铸了书院独特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书院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因时而进,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价值追求。湖南近代书院盛行的经世致用学风和尊礼重道的理学思想,造就了近代湖南保守和激进,落后与先进交相辉映的历史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