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从单位制党建向区域化党建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治社会化、社会多元化及党员结构的变迁,以"单位制党建"为依托的垂直型、封闭式党建模式,逐渐凸现出时代局限性。"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制党建"模式的延伸与拓展,日渐成为基层党建谋求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拟从"区域化党建"的特征功效分析入手,梳理其与"单位制党建"的相互关联及特征,探究其内在逻辑,分析其功效与运行路径,以期为促进基层党建科学转型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22.
论加快推进党的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在深刻改变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同时 ,将不可避免地给政党政治带来深刻的影响。在中国 ,由于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 ,其自身的现代化内在地成为整个现代化事业的核心部分。党建总目标强调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这集中显现了党自身的现代化意识。从世界范围考察 ,政党现代化是现代政党政治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 ,即使在已进入“后现代化”阶段的发达国家 ,一些传统政党也在纷纷探讨自身现代化的问题(日本、意大利政党体制的变革说明了西方国家同样存在政党现代化的问题)。历史的经验表明 ,政党存…  相似文献   
23.
随着中国社会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的加速,统筹城乡党建问题日益受到党建理论界的重视与关注。不少学者围绕城乡统筹党建的现实动因、价值取向、演进趋势、目标体系等问题进行有价值的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果。但比较而言,统筹城乡党建的实践远比学者所想象的更复杂和多样,尚需要对统筹城乡党建的具体实践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和探索,才能突破目前重政策轻实证、重局部轻整体的研究现状,才能在实践上有更多的创新。  相似文献   
24.
日本自桥本龙太郎出任首相以来,国内右冀势力一时甚嚣尘上。不久前,又出现了一个右冀团体在我国颁土钓鱼岛上树立绘有日本国旗的木牌和建立灯塔的事件;接着日本外相居然宣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这一动向不得不引起中国人民的关切注意和警觉,因为100多年前,日本就是从钓鱼岛开始侵占中国领土的。  相似文献   
25.
论依法治党作为现代治党模式之选择及其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政党都有自身的追求目标与治党模式。一个本质上先进的党,也会受到思想和环境等方面的局限,采用不科学的治党模式和运行机制,而这会影响党的既定目标的实现。在现代文明社会,一个政治组织的法治化水平,是制约该组织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所谓依法治党,旨在强固党内法治意识,其目的在于建立和维护一种秩序。即通过制定与实施党内法规和制度,将党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运行的正常轨道,进而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促进党的自我完善。党的法治建设是党的诸多方面建设之一,是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密切相关的。实施依法治党,有利于全面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有效增强党的领导权威与效能,改变以往单纯依赖软约束和党员自觉性来治党的方式,从而使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实处。从历史经验看,党内法治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着宪法及其他法律的效力。如果执政党本身缺乏法治意识和依法自治的能力,不能依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很难谈得上对国家的依法治理。本文旨在阐述依法治党模式的确立及其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6.
自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制度在各地农村普遍建立以后,农村权力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即从党支部一元化领导模式向党支部和村委会并存的二元权力模式转变.从各地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情形看,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构成的二元权力结构中,两者的角色功能界限模糊不清,二者的权责在发生互动关系时经常重合,由此导致了村民自治进程中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磨擦与矛盾,这既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充分实现,也不利于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和体现.因此,重新审视、调适和转换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功能,日益成为乡村社会变迁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27.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作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必然要求,是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全方位的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历史进程,因而也必然包括政党政治.在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面临双重任务:一是要以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施正确领导,以保证现代化顺利进行;二是必须不断改革自身以适应领导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当今中国,政党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有效互动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这个机制产生持久效能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应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28.
谢方意 《唯实》2002,(10):50-52
现代化变迁和政党转型将不可避免地给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带来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 ,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世纪党的执政地位政治合法性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29.
红军魂     
长征,一首悲壮的史诗。每个字符都是那么激越、刚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本刊选登4篇走过长征路的红军老战士的回忆文章,以表达后人对长征路上牺牲的先烈的怀念和敬仰。  相似文献   
30.
在现代文明社会,一个政治组织的制度化水平,是制约该组织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是执政党整体建设的科学归结和理论定型,担负着向党的其它各项建设提供实现机制和实现方式的功能,与其它各项建设相比更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和传统的党的建设环境相比,市场经济无疑更有利于党的建设,但从市场经济发育较为完备的世界各国所具备的政治要求来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政治运作方式是法治民主和分权制衡因此从中国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与执政党建设思路分析制度治党无疑是应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和构建法治社会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