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3 毫秒
41.
读者来信: 我是一名准备参加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的考生,有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想请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否包括县处级以上行政机关?另外,行政诉讼案件的级别管辖是否可以因‘‘管辖权的转移”而打破,即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行政案件可否由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相似文献   
42.
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政府改革和农村改革的进展,国企改革的徘徊和争议,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我国当前的改革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改革主体与改革受益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3.
德国现代行政法的建立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法治国背景之下完成的。法治国思想从最初提出之际,就是对国家行为的法律规范要求。在此背景下,奥托.迈耶提出“依法律行政”,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德国现代行政法。德国法治国思想其后经历了从自由法治国到社会法治国,以及从形式法治国到实质法治国的演变。作为对社会法治国的回应,给付行政理论开拓了德国行政法的新视野;而形式法治国到实质法治国的演变,则在实质法治观下对德国行政法进行了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44.
谈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 《前沿》2007,(5):245-246
读者服务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应为求知者们热情地投入一份更为深刻的感情和关怀,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充分尊重读者人格的、温馨的、平等的文化环境。本文解释了什么是人文关怀,图书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5.
赵宏 《科学社会主义》2007,3(4):153-157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就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建设进行了探索,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防止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公社精神成为列宁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的最初构想的最初原则。但由于俄国特殊的国情,公社的许多原则并不可行,并在实践中发生了演变,最终建立起初步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列宁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同版腐蚀工艺所制作的印章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其检验方法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检验方法。本文描述了同版腐蚀的工艺特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对该制作印章的检验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7.
赵宏 《华中电力》2022,(1):160-176
“联立公司案”是“刘广明案”后最高人民法院另一起对保护规范理论予以详尽阐释的裁判案例。通过对全面查找根据规范的要求、对未明示当事人的归纳以及对考虑要求的纳入,本案裁判对保护规范理论进行了大幅扩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行政审判对此理论的适用偏差。但因为涉及分配行政下如何界定公法权利/私法权利,进而界定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以及如何弥合事实影响和规范要素等复杂难题,本案裁判也存在一定论证局限并提示出诸多未尽问题。  相似文献   
48.
2011年10月29—30日,全国党校系统第十五次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教学科研座谈会在上海市委党校召开。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全国各省级党校和副省级城市党校共46个单位8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相似文献   
49.
行刑交叉案件产生的问题不少,但既往研究和制度设计都主要集中于程序衔接。《行政处罚法》修改时对此问题的规定也着眼于此。但造成行刑交叉案件产生的背后原因却包含了法域冲突与刑法功能的扩张,行政处罚与刑罚作为二元惩戒体制的接续与区分困难,因违法、犯罪二元体制所产生的公权配置上的交叉与重叠等,因此对此问题的观察和应对并不应仅从程序出发,而需同时溯及背后的实体法问题。这些实体法问题又可大致被总结为如何认识和调配风险行政法与风险刑法、如何理解刑法的行政规定性以及如何看待行政行为对刑事审判的跨程序效力等。挖掘实体法问题和成因有助于从源头厘清行刑交叉问题产生的实质,也能更有效解释程序衔接不畅的阻点。  相似文献   
50.
赵宏 《犯罪研究》2009,(1):75-77
在西方,一个理想的现代刑事诉讼构造模式是“以裁判为中心”的控、辩、裁三方的“三角结构”,该结构设计已被现代刑事司法学界引申到侦查阶段,将侦查权的配置设计为控方(广义的大控方包括检警机构)、辩方、法院审判的互相对立、分离和制约的模式。然而对于侦查权配置细化到广义控方的内部一—检警机构中如何分配、设置,各国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模式。因为一项制度越具体,和实施该制度区域内的法律渊源、习俗国情、司法实务、国民素质、经济状况等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