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J.K.罗琳     
赵方 《新青年》2007,(8):62
她无疑是鼓励女人坚持自我成功的最好教材。从一文不鸣,到身家数十亿。这成功来得如此惊骇乃至可以让人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52.
何处是乡愁     
赵方 《新青年》2007,(10):62
再精彩的人生,也是短的。这不仅让我们甚至有着悲观的哲学观,人生真的有所谓的成就或事业吗?如果没有,我们的人生,过的又是什么呢?即使一直不知所终,我们说着看透了一切,却仍旧不能否定那些精彩的人,在短短的岁月中,一直被人们记得。那些特立独行,有着自我精神世界的人与事,是我们感念生活美好的惟一温暖。  相似文献   
53.
<正> 一、苏共执政失败的原因分析 苏共执政的失败,是各种因素互动的结果,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思想的和体制的、党内的和党外的、个人的和组织的、深层的和表层的、不改革积累起来的和改革中新出现的等等原因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导致了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 (一)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的错误,使党丧失了精神支柱和凝聚力,丧失了把握政局的能力,无法带领人民继  相似文献   
54.
品味山野     
双休假日里单车或偕友人骑游到郊野河边草地,登山捡石, 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生活的烦恼,让思想放飞令阳光洒满心田, 体味人生真谛,唤回生活情趣,不啻是对疲累灵魂的清洗,一种生 存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55.
赵方 《新青年》2007,(11):62
给你怎样的磨难,便给你怎样的才情,这对一个以写作为一生热爱的人,是真的吗?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1882年,终年59岁。1941年3月28日,伍尔夫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家附近的欧塞河自尽,她走得平静而忧郁,这是她无法选择的结果。她给她的丈夫留下这样的遗言:  相似文献   
56.
艾思奇同志离开我们二十周年了。回忆我们同他的交往,细读《艾思奇文集》中的篇篇文章,我们认为在艾思奇留下的哲学遗产中,最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的一点,就是他在毕生的理论工作生涯中,出色地坚持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中国化和现实化作出了示范性的贡献。我们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是为了怀念艾思奇同志,更主要的是为了自勉和与同志们共勉,共同为繁荣我国的哲学事业去努力。  相似文献   
57.
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1984国际形势年鉴》出版了。这是该年鉴创刊以来的第三卷。本卷年鉴对1983年的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有关国家国内政局的重要变化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对读者了解这一年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估计这些变化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58.
心灵的飞翔     
赵方 《新青年》2006,(10):58
这是一个法国男子,1941年出生于法国.从演员到导演、制片的职业履历,成就他事业的地方是美国,但他以法国人为骄傲.他终将兴趣锁定在记录片中,不再在故事片的爱恨情仇生生死死中打转.在他拍摄的记录片中,固执地使用法语,因为他有着一腔法国人情怀.他获了很多奖,但那对我理解雅克·贝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拍了什么东西,而不是他说的什么或得了什么大奖,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以拍摄为生的男子,一个在热爱中独自前行的男子.  相似文献   
59.
本文阐述了士官学员素质教育中的常见误区,以及走出误区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0.
月蓓16岁去北京读书,一个人拖着大行李箱,站在北京酷烈的阳光下,单薄弱小,满脸狼狈,但还是站定,对自己说,"好,一号选手,丁月蓓小姐,现在出发,不许回头." 月蓓读英国文学,不上课的时候便去麦当劳做小时工,因写得一手好字,曾给教授抄过书,后来便学了速记,帮教授整理材料、打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