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人生何所畏     
记得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说过:"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一般而言,公认或自诩为一等智慧的人,当属凤毛麟角;能成为"最笨"之人,亦属不多。所以,似我等占据地球人数最多的芸芸众生,都是应该有所惧怕的。  相似文献   
12.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由于女皇武则天极为宠幸美少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两个,所以他们的老弟张昌仪也跟着行情看涨、身价倍增,虽然他级别不高只是个洛阳令,但由于他的两位哥哥和武则天的特殊关系,凡是他所吩咐交代的事,大小官员几乎没有人敢于拒绝,所以找他跑官要官的人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一天宴饮群臣。酒酣之际,齐景公玩起了射击游戏.他兴致勃勃地援弓射箭.满以为可以一矢中的.没想到“射出质”.箭脱靶而飞。更没料到的是.这时.厅堂上“唱善若出一口”.众位大夫叫好之声就像从同一个嘴巴里流出来的。听到这阿谀献媚的喝彩.本来就有些尴尬的景公顿时脸色更不好看,《说苑·君道》中记述说:“公作色太息,  相似文献   
14.
阳城的正气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居官刚正不阿,索有名望。他先是做谏议大夫,嫉恶如仇,敢怒敢言,大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慷慨之气。然而,就因为这“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气魄,惹得皇帝不高兴,谏官没做多久,就被逐出京城,贬为道州刺史。阳城虽然接连受到打击,依然豪气不减,到了道州任上,又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代,齐国国君齐景公曾派晏子“为东阿宰”,即是当东阿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晏子到了东阿,大张旗鼓地肃清不正之风,施行爱民的“仁政”政策——“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他拒绝开后门拉关系,严禁贿赂,池塘里的鱼都用来造福穷人,老百姓没有挨饿的。照理说,“民无饥者”该是多么了不起的实绩,可是到了“治阿”第  相似文献   
16.
陕西榆林市是世界罕见的物质资源富集区,其中含有大量宝贵的煤、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然而近年来,人才奇缺成为制约这里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急需大力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17.
自《诗经》呼吁“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后,人们对理想国的憧憬就不绝于史,最典型的莫过于东晋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 陶渊明曾一度当过彭泽(今江西)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为看不惯官场腐败,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便挂冠而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美丽的大自然、静穆的原野、袅袅的炊烟,触发了陶渊明的创作灵感,他以浪漫主义的诗情构筑  相似文献   
18.
私恩与公法     
邓忠强 《党课》2014,(10):77-78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濮州刺史庞相寿犯了贪贿罪,被朝廷“追还解任”(受到免职处分,并追还赃款)。不料庞相寿毫无思过之心,为了保住乌纱帽,竞不知羞耻地向唐太宗上书,哀求太宗念在“故旧”的情分上予以宽恕。  相似文献   
19.
鹞鹰之死     
邓忠强 《学习月刊》2014,(11):54-54
唐代史官刘餗的《隋唐嘉话》,记载了一件有关唐太宗敬畏"人镜"魏征的趣闻,捧腹之余,颇觉意味深长。这事儿说的是,唐太宗曾经得到一只矫健的鹞鹰,模样生得俊逸非凡("绝俊异"),太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有一次,他暗自把它架在手臂上嬉戏,兴致正酣之时,老远瞧见魏征来了,不禁一怔,赶紧把鹞鹰捂藏在怀里。  相似文献   
20.
好官自在人     
太和年间,何易于任益昌(今四川广元市南)县令,他的顶头上司崔朴,是个贪图享受的庸官俗吏,尤其喜欢乘船游乐,每到一处都要当地官员派夫拉纤,扰得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