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安徽大学举行的第二届“舆情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政治、网络舆情、政府形象建构、城市治理等四方面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网络监督是网络技术催生的一种新型监督形式,是网民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举报和网络舆论监督的方式实施的对公共权力的监视、检查、控制和纠偏活动。网络监督在中国的兴起,除了网络技术优势的吸引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源于现实监督的尴尬困境。网络监督具有监督主体更加广泛、监督客体更加全面、监督成本更加低廉和监督效果更加显著等诸多优势,因此必须加以有效利用,借以提升中国的政治清廉指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主要来源于该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我们要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不断对该制度加以完善,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以更好地展现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两次会议都是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贯穿会议的灵魂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两次会议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贯穿其中的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崭新形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制度建设、人格教育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其实就是党和政府及媒介机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定的媒介和载体向全党、全社会传播,使之为全党、全社会所高度认同、忠诚信仰并自觉践行的过程。既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那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就必须自觉吸收、借鉴和运用传播学理论,遵循传播规律,注重传播技巧,优化传播效果。第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受众为  相似文献   
17.
廉政建设的根本在于廉洁文化培育。廉洁文化能够将多元的、零散的、异质的价值和失范的规范整合在一起,形成共享的价值和规范的行为;能够涵育高雅的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受教主体明是非、辨美丑、懂荣辱、分善恶、知廉耻的能力;能够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自觉弃恶从善、崇廉鄙贪。廉洁文化的这三大功能,决定了廉洁文化建设在廉政建设中的固本培元、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臣民文化是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要想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健康发展,就必须打破这一瓶颈制约,建构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参与型文化。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打破臣民文化枷锁,推动中国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文化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非平等性的根源所在——数字鸿沟。论述了推进网络政治参与平等化、消弭数字鸿沟应坚持的原则,即政府主导原则、竞争原则和普遍服务原则。提出了消弭数字鸿沟的基本路径:应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为消弭数字鸿沟奠定经济基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消弭数字鸿沟创设基础保障;推动教育公平化发展,为消弭数字鸿沟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将受众接触媒介视为受众基于个人心理与社会需要以期获得满足的选择性活动。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遵循如下路径:努力创造马克思主义的亲近性文本,注重传受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及时回应群众的利益关切。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跃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