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案例资料赵某,女,30岁。某日下午,在家中与丈夫发生争执时突然倒地死亡。死后24h尸检,右眼睑见一长0.5cm挫裂创,左鼻腔见血迹附着,上唇粘膜小片状破损,其余体表未见损伤。解剖见心脏略大于死者右拳,质地较软,心外膜见少量出血点,右心外膜见大量脂肪组织,右心室壁厚0.2cm,左心室壁厚1.0cm,各瓣膜未见狭窄、异常,冠状动脉通畅。镜检见右心室壁脂肪组织由心外膜向心内膜条状生长,部分区域接近心内膜,可见心肌纤维被浸润的脂肪组织所替代(照片1),局部区域心肌纤维被脂肪组织分割成岛状,心肌纤维间偶见淋巴细胞浸润,左心室壁及室间隔脂肪组织增生较轻,其他各脏器呈淤血、水肿改变。胃、胃内容物及肝组织中未检出常见毒物。2讨论羊皮纸心亦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因其病变广泛时右心室壁菲薄如纸而得名。ARVC是以右心室心肌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为特征的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心肌病。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心肌病学协会(ISFC),首次按照病理改变将ARVC作为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并列的原发性心肌病,认为是青壮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该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有心电图、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72.
在国家赔偿法从制度萌芽、到制定和完善、再到将来完成历史任务后彻底回归的发展历程中,民法在其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既不割裂二者内在联系,也不能简单地认识二者的关系,应该结合国家赔偿法不同的发展阶段去具体地归结其与民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包产到户)作为我国农村新型的生产关系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这种生产关系由于使生产者占有了生产资料,同时又取得了产品分配权而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征税积极性,因此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民收入获得了空前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明显呈现出“快、慢、弱”的阶段性特点,尤其是在农民完全依赖种养业收入的地区尤为突出。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我们利用下面这样一个座标图来进一步阐明:从上面图中我们明显看出:包产到户的头五年左右农民收入陡增4—5倍之多,这主要是沉积下来的原有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得到…  相似文献   
74.
作为对村选举状况的跟踪调查,本文分析表明,与首次村民直选相比,第二次村民直选的质量并没有提升,相反在江西两县还有下降。其中,既有选举程序与规则安排的影响,也有自治绩效和宏观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这表明,村民选举的质量并不一定会随着届期而直线上升,基层民主建设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此外,选举对宗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族际关系的变化。宗族在选举中的影响依然常见,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选民投票的宗族取向。不过,与影响选举的其他组织因素相比,宗族因素依然微不足道,并未成为足以左右选举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的性质既有正面性也有负面性。  相似文献   
75.
肖唐镖 《探索与争鸣》2023,(9):39-43+177-178
<正>与政治哲学所讨论的规范性概念不同,政治科学所建构的描述性概念应具有良好的可分析性和操作性。作为“标准研制”工程,概念与量表工具的科学建构和开发,对于政治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和引领性功能。然而,国内政治学界对此仍未予以应有重视,以致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与技术积累,生产出大量难以服众的成果。显然,政治学生态的改善,有赖于政治学同仁学术训练与品格修养的自觉,更有赖于学术共同体的良性建设与制度安排的优化。  相似文献   
76.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程。在日益丰富的政治参与研究中,一直缺失针对民众政治参与观念的系统研究,且不了解民众对于政治参与的理解、情感和认同倾向。文章从认知、情感和认同等三个维度,系统构建中国民众政治参与观的概念框架与测量工具,并利用系统性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研究发现:在参与认知方面,与研究者主要从民众影响政府决策角度的界定不同,民众多从其与政府互动的双重视角理解政治参与;在参与情感方面,民众的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都偏低;在参与认同方面,对公民行动、接触型参与和沟通型参与的认同度较高,但对抗争型参与的认同度较低。借助潜在剖面分析方法,验证了民众参与观类型学的理论模型,发现同时存在“传统臣民”“依附主义者”“潜在抗争者”“准公民”“模范公民”等五种观念类型。总体而言,参与型文化正在中国民众中形成,但与政治参与观发展的理想状态仍有落差。这些研究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观、推动政治行为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