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世纪之交,展望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进程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并呈现出加速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民国春秋》曾发表《罗家伦主持中央大学》一文,其中提到罗家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起草了《北京全体学界宣言》,这份5月4日当天北京惟一的印刷品传单,首次提出‘五四运动’一词”。这个说法与史实有所出入。 罗家伦的确是《宣言》的起草者,但并未在宣言中提及“五四运动”一词,该词首次出现于他在《每周评论》发表的:《“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中。 罗家伦1912年进上海新式学校复旦公学,初步接触新思想和新出版物,1917年入北京大学,主修外语和外国文学,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919年4月底,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5月3日晚,北京十几所高等学校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活动从国内走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即市场的边界从国界走向全球。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是市场跨国界延伸的动态过程.无论最终能否真正形成统一的全球经济.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国理应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中,地区化的重要性并不次于全球化。最近20年,在经济全球化明显推进的同时,地区化也在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世界上已出现了大大小小144个区域性经济集团,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地区化的发展势头,在进入90年代以后表现得特别猛烈。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以通讯工程、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造就的信息经济,不仅形成了发达的信息产业.而且使传统产业和新技术产业高度信息化。信息经济是一种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新产业,它将渗透于每一个经济行业、部门和领域,其中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信息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起重大的作用,其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强化了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共产主义实现的物质基础。多年来在对共产主义物质基础的理解上存在着一种偏差,人们往往只注意生产力发展这一方面。而忘记了世界交往普遍发展这一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的地把两个“普遍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使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经济实力.谋取最大经济利益。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在国际贸易的强劲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不仅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而且也成为国际贸易的垄断者。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始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角度看《决定》的意义 首先,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的关键时刻,《决定》总结和回答了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尽管有各种主张,但党的政策是“不争论”,让大家去实践,去探索,从而逐渐对相当多的问题形成共识。 第二,在世纪之交,《决定》对我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作了纲领性的规定。这个《决定》是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它不是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专门性文件,而是一个奋斗纲领,有很高的战略意义。 第三,在综合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主导因素的时候,《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四,在改革和发展特别需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时候,《决定》不仅提供了当前的保证,而且奠定了长远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增强危机意识.反对经济霸权。在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要对全球化带来的阻力有所认识。我们扩大对外开放要克服来自霸权主义的阻力。霸权主义动辄以制裁、封锁、取消最惠国待遇相威胁。同时.还依靠其经济势力,以跨国公司为依托,进行全球经济侵略.转嫁经济危机,并借“援助”之名控制市场,来实现其经济霸权。  相似文献   
20.
第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两个凡是”。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全党在拨乱反正中把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