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外援助的社会交换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援助行为何以发生?国际关系理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现实主义强调援助国的自身利益,理想主义突出受援国的基本需求,而结构主义认为援助是援助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工具。这几种理论都是从援助国的角度分析援助的动机和本质问题,忽视了受援国的利益和讨价还价的权力。而交换论视角注意到了援助的互惠性和受援国的讨价还价权力,因而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42.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免费报纸的发送量在我国大中城市持续增加,传播效力日渐增长,其潜在的政治影响力不容忽视。认真研究和分析免费报纸的政治传播功能,积极引导免费报纸发展,综合管理免费报纸市场,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43.
阚道远 《唯实》2011,(4):65-67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与纳税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税制改革作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形成围绕税制改革的特定社会心态,其中与官方意识形态和舆论既有契合之处,也有一些分野。应当把握和分析社会心态,认真疏理,恰当引导;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和舆论对政策制定的反作用;冷静分析,防止炒作,推动符合国情民意的科学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44.
阚道远 《人民论坛》2012,(8):166-167
基于实现外交目标和国家利益的考量,美国在中东地区大力推进网络外交战略。利用网络推销美式民主价值观,推进"网络自由"主张,输出信息技术,扶植亲美政治势力。美国网络外交对中东政局的发展变化施加了重要外部影响,但从根本上无助于实现美国"改造中东"的计划,反而加剧了国际互联网领域的冲突和摩擦。  相似文献   
45.
阚道远 《党政论坛》2011,(13):46-48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信息工程建设启动早、信息科技发达、信息化水平高,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现有优势。然而,为了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6.
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带来巨大损失,对日本社会心理产生直接影响,触发了较为普遍的社会焦虑、对国家前途的消极预判、对政府信任感的下降以及社会危机感和内部压抑。日本政府和社会正在努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灾后社会心理干预和社会心理重建。日本震后社会心理嬗变的特征和趋势需要加以关注,其社会心理重建的经验和做法亦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47.
近期一系列网络新闻事件的发生,使“人肉搜索”这种新型的搜索引擎受到广泛关注,产生一定的社会政治影响。研究发现,搜索引擎作为一种网络工具,具有政治营销、信息操控、心理塑造、制度竞争等多种政治效能。因此,要加强对网络搜索引擎的研究和开发,探讨应对其消极政治影响的举措,并稳妥运用其正面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48.
从疫病防治的角度考察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迁现象是一个崭新的视角.疾病意识形态解释的消解,国家结构功能的转型与扩张,疫病防治之中的公共政治参与扩大,人道主义政治文化的兴起,均标志着中国政治的转型和国家的现代化.当代的疫病防治则具有国际政治竞争和国家安全的内涵,成为中国政治与全球政治密切关联的重要象征之一.  相似文献   
49.
拉萨"3.14"事件引发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持续的舆论冲突。这种冲突根源于文明的误解、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历史观的差异,并被国家利益分歧和西方新闻媒体的炒做所激化,以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交锋的多种途径和渠道释放出来。现阶段,要深刻认识到国际舆论冲突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明确国内、国际舆论在西藏问题上的建设性和牵制性,并为随时化解国际舆论危机做好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50.
全球安全倡议是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安全形势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具体呈现。全球安全倡议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彼此联系、相互呼应的“六个坚持”,实现了国际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需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坚持维护、切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