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共对苏联三次出兵东欧国家的反应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10月和1968年8月,苏联在"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理由下,三次对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出兵干涉,引起了世界各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极大震动。作为仅次于苏共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先后做出了强烈而又各不相同的三次反应。苏联第一次对波兰的出兵行动,遭到中共的坚决反对而中止;第二次对匈牙利的行动,中共先是同样反对,不久又坚决要求出兵;第三次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出兵,入侵国和被入侵国都遭到了中共最为强烈的公开抨击。中共三次不同的态度,不仅是因为和苏联的关系有了从联盟到对抗的变化,而且也表现出中共在…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西北大漠深处的罗布泊核实验场,竖立着一座并木高大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纪念碑,只有1.5米高、0.5米宽,然而,它记载着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巨大成就的起点,记载着中国进入核时代的艰难历程。在戈壁滩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西北10公里处,在红柳和骆驼刺丛中,排列着5O4座青灰色的普通坟全,有的并没有埋葬逝者的骨骸,有的甚至不知墓主的名字,然而,这些平均只有24岁的献身者却无言地述说着几代人为了祖国的国防现代化而甘愿献身的崇高精神,述说着中国进入空间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奋斗。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  相似文献   
13.
三线地区,是1964年至1978年那个特殊年代,由中国大陆的国境线依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敌侵袭的可能性)向内地收缩,划三道线形成的地区。用今天的区域概念来说,三线地区基本上就是不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的中国中西部内地。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经济战略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西部开发都高度重视,先后进行了可称之为三次西部开发高潮的建设。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西部新工业基地建设。一五计划中  相似文献   
15.
结合社会志愿服务开展校外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公民道德水平,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毛泽东治丧活动刚结束,原准备在国庆节后10天再对“四人帮”动手 华国锋、叶剑英下了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决心后,开始准备具体方案。1976年9月21日,叶剑英来到华国锋住处,商量如何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方案。两人初步确定采取隔离审查的办法。并决定把这个方案在可靠者中征询意见。  相似文献   
17.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在邓小平主持下起草的一个历史性文献。关于邓小平与《决议》关系的研究,长期受到学者的重视,至2002年底,已经发表有100多篇论文和十几种学习、研究著作。(陈东林、李建斌:《邓小平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20多年了。20多 年来,在如何评价这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说法。“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有一种较通行的说法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直到现在,这种说法也还被不少出版物和文章沿用。西方的“权威”之作《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甚至直接用《经济的崩溃》作为标题来述说中国“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革”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7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和陈云,有着十分相似的经历。邓小平生于1904年,逝世于1997年;陈云生于1905年,逝世于1995年。两人很早就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共八大确立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年轻的两位。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同成为改革开放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陈东林 《党史博览》2001,(11):10-17
1968年4月12日,进入"文革"动乱第三年的上海,一夜之间,街头巷尾贴出了许多炮打张春桥的大标语.其中有几条的内容是:"狄克攻击鲁迅,罪该万死!"狄克就是张春桥,打倒张春桥!"这就是"文革"中著名的"四一二上海炮打张春桥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