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陈成文  陈建平 《湖湘论坛》2020,33(1):122-130
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就必须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组织有助于推动科学决策、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公民自治。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困境在于"契合度偏差",即与社会组织发展息息相关的价值认知、运行监管、组织能力和资源支持尚未能很好地契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需求。要走出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契合度偏差"困境,就必须优化制度环境,从价值认知、监管制度、能力建设、资源支持等方面下功夫,使社会组织成为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充满活力的市域社会治理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目前我国青年弱势群体在其生存发展中遭遇到程度和类型不同的“社会排斥”,现状堪忧。青年群体现有的社会支持网呈现规模小、高趋同性、低异质性的特点。必须加大对弱势青年的社会支持,塑造现代性的新型社会支持网,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建设也出生产力陈成文"精神文明建设也出生产力",这一观念尚未为许多人所认识和理解。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往往不是那么热心,认为只有经济工作才出生产力,只有抓生产、抓经营、抓经济才是中心工作之"中心";有些领导认为抓经济工作是...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的实践品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需要具有内在一致性: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本质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提供了价值基础,这就要求建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要求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统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成文  谭日辉  陈建平 《探索》2014,(1):153-159
实现低收入群体"老有所养"是推进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目前在低收入群体中的参保率不高,低收入群体参加养老保险的能力较弱,存在着各地社会保障信息统计共享不畅、部门利益协调权责模糊、社会保障基金保值与增值的统筹与监管不力、社会保障全国统筹依旧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等现实问题。可以说,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尚未满足低收入群体"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因此,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制度环境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因素。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就必须优化社会组织成长的制度环境。在这方面,国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多样化的登记注册制度、激励性的税收制度、市场化的资金筹集机制、齐备的法律体系、专门化的监督制度等。学习和借鉴美、英、日三国的有益经验,对于我国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极为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一是要改革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制度;二是要完善社会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要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组织监督机制;四是要拓宽社会组织的资金筹集渠道;五是要健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贵州省684名农民的实证调查表明,青年农民在对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上呈现出对制度认知的匮乏性、权利意识的淡薄性、冲突应对方式的趋消极性和暴力性、功能意识的工具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缺失性、社会公平感的低落性等特征。在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践中,有必要使青年农民对这一制度的主观体验朝着更为积极、理性、正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立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建立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保持适度的贫富差距,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应该是在现代社会救助价值理念的指导下.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灾害性社会救助为主体,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重点,以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有机统一体。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造一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就必须重构社会救助的现代价值理念,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加快社会救助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实现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健全社会救助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把握形势,变压力为动力;明了政策,化利好为助力;转变观念,变实力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省684名农民的实证调查表明,青年农民在对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上呈现出对制度认知的匮乏性、权利意识的淡薄性、冲突应对方式的趋消枷l生和暴力性、功能意识的工具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缺失性、社会公平感的低落性等特征。在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践中,有必要使青年农民对这一制度的主观体验朝着更为积极、理性、正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