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弊端明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事工作的发展要求,但亦并非尽是糟粕,皆可抛弃;新型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虽然优势明显,但也并非完美无暇的最终模式。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坚持执行管理与决策管理相结合,坚持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坚持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82.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可以从以下本质定位、核心定位、性质定位、品格定位、价值定位、主体定位、功能定位,归属定位八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83.
"人是什么"一直是哲学家们不懈追问而未解的"斯芬克司之谜".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出发才破译了这一千古之谜,达到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而马克思科学回答人的本质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即从唯心史观为基础的方法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感性存在转变到感性活动;从既定本质上升到生成本质;从单一本质过渡到多重本质;从纯粹理想回归到现实生活;从自我确证跨越到对象互释.  相似文献   
84.
科学发展观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首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目标,将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突出了“求真务实”的理论精髓,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5.
陈曙光 《湘潮》2013,(6):31-31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克敌制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的法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在加入WT0后,我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加工中心,各行各业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新技术、新观念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步入低谷的时候,在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在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背叛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在西方却逆势上扬,美、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坚决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却在资本主义国家多次被评为"千年第一伟人",西方社会形成了一股蔚为壮观的"马克思现象"。千年之交的"马克思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也可以传递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7.
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探索,大体存在替代论、利用论、趋同论几种理论范式。关于两制共存的交往策略,大体存在和而不同的理性方案、统一战线的应急方案、生死博弈的激进方案、同而不和的同化方案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洞察两制长期共存的历史大势,从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高度求解两制共存的世纪难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制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马克思主义“两个决不会”的原则精神,打开了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背景下两制和平共处的历史空间,重建了“西强东弱”格局下两制和谐共生的国际生态,重塑了“东升西降”阶段两制良性竞争的世界图景,为建构“后西方时代”两制交往新范式提供了前瞻性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正站在全人类高度思考两制未来的“建构性方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两制关系”理论上的元哲学创造,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史观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88.
陈曙光 《政治学研究》2023,(4):100-111+151-152
现代化是每一个国家的普遍命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大格局,决定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不可避免受西方现代性观念的支配,走上“现代化在中国”的道路。“现代化在中国”,也即西方现代性观念和现代化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洋务自强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的相继失败,标志着“现代化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样本,注定只能走具有本国特点的现代化新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术语革命和范式重构。  相似文献   
89.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从“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看,“第一个结合”具有价值至上性,“第二个结合”具有时间先在性。从“两个结合”的相互关系看,前者侧重于解决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后者侧重于解决古与今、中与西思想文化的关系问题。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完整准确坚持“两个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庸俗结合论和文化复古主义,运用科学方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