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133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247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政治信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第一,学界对政治信任涵义的理解主要有政府信任说、政治体系说、社会信任说、政治机构说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二,学界主要从体制性信任、政治机构与人员信任两条进路对政治信任进行本土化的可操作测量;第三,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呈现出政府信任差序化、政府信任阶层差异化、政治信任U型分布、政治信任流失加剧等核心特征;第四,国内学者解释中国政治信任来源的路径主要有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个人特征路径以及媒介传播路径;第五,政治信任的高低变化对政治参与行为和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国内学界应从建立系统的政治信任测量框架、注重政治信任基础性数据的收集、注重政治信任的历史变化分析、注重政治信任的横向比较分析、全面系统研究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性等五个方面实现政治信任测量的精细化,以期深入把握国内民众的政治信任现状,提高实证研究对民众政治信任培育和提升的分析力和预测力。  相似文献   
22.
组织公民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角色外行为对组织内部环境有建设性作用的同时也会对组织管理产生一定消极影响,但是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失当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归咎为这种角色外行为的消极影响有失偏颇。管理活动一旦背离组织公民行为内在的道德性,势必会诱发管理困境和成员的消极角色外行为,产生道德摩擦。因之,本文从潜在的道德困境这一角度审视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影响,侧重从成员的心理动机和组织反馈进行归因分析,期待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途径来改善组织公民行为的道德处境。  相似文献   
2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面临新的形势任务,我们党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维护和运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作用。法治的作用是什么?是引领和规范。引领和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和谐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同一性、包容性和调适性。同一性即做事要有一个共同的行为  相似文献   
24.
西方生态正义观的发展有着多元形态。生态伦理学对传统的公平正义起疑,并且从自然价值的基础上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生态正义。改良主义寄希望于资本主义的内部改革,以建立起协调多元的生态正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基本制度前提来建构生态正义。中国生态正义理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的成果立足于中国发展现实,是边发展边治理的预防式生态正义观。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念,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机制改革,引导人民群众参与。  相似文献   
25.
本手稿探讨了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关系。作者试图突破那种认为马克思与西方传统思想或完全同一或彻底断裂的简单化思路,阐释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之间既有继承又有断裂和超越的复杂关系。手稿第一部分"断裂的传统之维"在澄清了关于马克思的种种误解之后指出,对马克思思想的严肃探讨会不可避免地涉及西方思想传统面临的真实问题和困境,而马克思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和困境,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劳动问题和历史问题。第二部分"现代对传统的挑战"从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暴力是历史的助产婆"、"奴役他人者皆不可能自由"这三大命题入手,结合现代性裂变,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法国和美国政治革命、对普遍平等的追求这三大标志现代性开端的事件,探讨了马克思的思想如何回应现代的挑战和问题,这些回应的方式在哪些方面超越和突破了传统,在哪些方面仍然处于传统的制约和影响之下。  相似文献   
26.
在消费者社会,劳动和劳动阶级得到了极大解’l^放,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向非暴力方向的进步,因为劳动的解放使得生存必需品的满足变得比以前大为容易,没有必要通过暴力强迫奴隶劳动或掠夺别人的必需品。但是这个所谓“进步”却不见得是向自由的进步。依据阿伦特的一贯思想,受人类生命过程的自然需要制约的人,是不自由的,必然性对人的控制,即使不是表现为强迫劳动,而是表现为对人的  相似文献   
27.
梁飞  陶劫 《传承》2013,(7):146-148
深度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是新闻实务的研究重点。通过从深度报道的角度作为视角,分析视角构建对优化深度报道的作用和意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中国的非虚构写作领域力作频出。非虚构这一形式为捕捉时代之风提供了丰富可能,同时天然地包含着跨学科特征。为此,《探索与争鸣》组织了以“非虚构写作与非虚构中国”为主题的跨学科系列论坛。首场论坛基于文学与社会学跨学科对话,相关成果刊发于2021年第8期。2021年9月25日,本刊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举办第二场论坛,主题为“非虚构写作与中国记忆——文学与历史学跨学科对话”。聚焦非虚构写作的话语与意义、历史与叙事、记忆与真实等维度,与会的文学和史学学者展开了深度交流。现将专家观点与现场讨论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确立了生态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进行重点部署。将环境和生态建设纳入制度和法治建设的轨道。回溯历史,100多年前伟大的革命导师马、恩就曾对自然生态保护给出了独到精辟的解读和剖析,凝视现实,其相关理论在依然是指导和推动我们生态建设的有力论证。本文从生态制度建设的法治角度入手,从预防、保护、建设三个逻辑层次展开,对生态法治制度建设的理念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相关预设铺陈,对生态文明法治制度的形成提出了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3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一切与新世纪统一战线作用的发挥是离不开的。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结构、阶层结构出现巨大嬗变,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分化加剧,人民内部矛盾陡增,这同样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增强团结和促进和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