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80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1978年至今,我国依靠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和与时俱进,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经过我们长期努力仍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解决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其背后的体制以及体制改革不到位。体制的深层是结构,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结构性问题。我们的体制改革之所以遇到某些阻力,在根本上与传统的社会层级结构及其权力运作体制有关。当前,我国改革显得动力不足,要深化改革,就必须重建改革的动力结构,从理性上对我国的改革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使改革达到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12.
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权取决于创立者、传播者、实践者、接受者的"实现状态"与是否体现时代需要。创立者要创造"真经"、传播者要"真懂"、实践者要"真用"、接受者要"真信"与在解决时代问题和掌握人民群众上"真灵",是决定一种理论是否拥有话语权的五种基本要素。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权,同样需要满足此五种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13.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一个政治命题,又是一个学理命题,还是一个大众化命题。目前,人们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政治意义探讨较多,而学理意义上的探讨不够。本文运用哲学方法,着重从学理上集中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和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214.
韩庆祥  张健 《瞭望》2018,(12):41-4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强国逻辑”,是关于我国发展起来由大国成为强困的理论。十九大报告本质上就是我国实现“强起来”的宣言书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重大论断,成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的重要文献和典型样本。本文拟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框架,从“时代化”和“化时代”统一角度入手,着力从学理上探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涵义。首先,我们需要理清相关范畴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时代化和化时代的关系?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又是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216.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问题上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运用,对社会主义价值主张的坚定坚守,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超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不懈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包含以下几个层面:政治逻辑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规定;现实逻辑体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起点;哲学逻辑体现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逻辑体现为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时代逻辑体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境遇。这些逻辑意味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逐步引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基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个特殊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对优势,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和版图将发生革命性转向;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超越,扎根于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逐步主导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是历史的必然、世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17.
韩庆祥  张健 《前线》2023,(3):16-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体现了在理论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在实践上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的有机统一。从时代内涵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基于商品经济的特定历史语境,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对基于劳动逻辑的现代化路径的自觉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突破,预示着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将引领未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世界谋大同”将成为人类历史新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