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韩晶 《观察与思考》2008,(14):54-54
日本经济正逐渐进入周期“拐点”,略显疲态,经济周期由扩张阶段转入衰退阶段的概率正在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全球服务业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达73%,而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占到整个服务业比重的55%以上,其中美国达70%,欧盟55.6%,日本57%。生产性服务  相似文献   
13.
韩晶 《理论学刊》2023,(6):32-42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绿色低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与低碳循环、区域联动与共同富裕、共享共赢与气候合作搭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链网结构;政府治理、企业支撑与公众参与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多元治理体系。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形势严峻、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绿色消费拉动不足及创新驱动赋能作用有待提升等制约因素。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该重点关注如下方面: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产业根基;有效联动国内国际市场,打造绿色命运共同体;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数字赋能效应;优化推进区域联动机制,铺就绿色共富之路;大力支持企业绿色创新,强化科技支撑;统筹建设多元生态治理体制,形成蓬勃动力。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高等教育中"双语教学"的有效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分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从而对国内双语教学提出了客观中肯的评判。  相似文献   
16.
“乘数效应”的另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放一亿元消费券后,杭州市有关方面正在研究计划推出旅游券、教育券、培训券等消费券,而从杭州市领导的工资、福利中切出10%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等方案也在研究之中。在市领导范围内成功推广后,这种做法还可能推广到杭州所有的公务员中,比例为工资、福利的S%至10%。对即将发放的第二批消费券,杭州市着眼于发挥更大拉动内需效果,在制度安排上作出了调整和细化。鼓励购买非公益性的社会消费券、发放对象“瞄准”外地游客等,  相似文献   
17.
18.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韩晶 《青年研究》2003,(1):45-49
随着中国非营利组织逐渐形成规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方式由校园组织逐渐向自发参与的趋势发展 ,他们的积极参与对当前专业人才缺乏的民间组织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这股热情的背后我们却发现作为拥有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 ,他们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们提供志愿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足 ,已成为摆在青年志愿者发展道路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重大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战略,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区域和城乡平衡发展机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据我国30个省区2001—2011年相关平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低碳环境、低碳产业、低碳效率和低碳创新四个层面对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发现,我国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在空间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偏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提升森林面积和质量,改善能源和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