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基本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提炼出来的科学理论,是在继承发展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现代化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中的现代化理论的整合创新,从纵向看,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征;从横向看,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人民性的特点,是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2.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落实和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具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功能和职责,只有站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现实需求上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理解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这种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就能对内凝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识,对外创造有利于人类和平发展的实际环境.因此,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解释中国和世界已经变得日益迫切,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要真正使具有话语创新意义的中国梦走向世界、走向社会,首先需要走向学理,需要中国梦与中国梦需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来,通过对需要中国梦与中国梦需要的辩证把握,夯实中国梦的学理基础,从而促进中国梦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有其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也有进一步研究的理论生长点与实践生长点,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形成与发展这个主题,从研究的价值、现状、方法、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与逻辑,从而论证了其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张晓明 《探索》2007,(1):8-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实现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从中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并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核心问题,有着重大的先导性、前瞻性和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以前,大英县卓筒井镇的三兴村是出了名的"烂村"、"上访村".村干部不为老百姓办事、解难,村民经常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举报村干部的问题,致使干群关系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和部队的教育,我们深刻体会到,要贯彻落实好胡主席大抓军事训练的重要指示,保持部队深入持久的练兵热情,推动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必须下大力调动官兵的训练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马克思主义解读方式进行建设性反思的基础上讨论了建构以中国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一般规定性;接着分析了构建以中国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现实规定性;最后,阐明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根据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转移、工会历史方位和世情、国情、会情实际特别是工人阶级状况的变化,制定正确的工运指导思想和工运方针,是党和中国工会的宝贵经验与重要优势。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工运指导思想和方针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0.
清退精减分流富亲人员是当前各级各部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和财政供养压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面对超编单位的富余待分流人员。“末位淘汰”是最常用的办法之一。“末位淘汰”有利于为实现择优上岗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方法,也有利于激发在岗人员的紧迫感和工作积极性。不失为是一种积极稳妥的科学方法。然笔者通过走访与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