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左"的思潮甚嚣尘上,中国改革事业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在此历史紧要关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自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20年来,每当党的执政理念有所发展创新和党的方针政策有所调整之时,就有"左"的暗潮涌现;每当右的思潮如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抬头,也就会激起"左"的暗潮对之口诛笔伐。这种情况总计有四次之多,分别发生在1995~1997年,1998~1999年,2001~2005年,2007~2008年。由于"左"的思潮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今天重温邓小平提出的"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英明论断,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一、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象和性质都不相同的两门科学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这两门科学同现实生活联系很密切。科学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指引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科学。但政治学与科学社  相似文献   
23.
苏东剧变,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有11个改变了性质,现存的5个也在体制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政治体制方面,改革面临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传统的苏联式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影响犹存,并且仍具有"正统"的色彩.这种情况,在目前5个社会主义国家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甚至很严重.社会主义各国应该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兴利除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新路.  相似文献   
24.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消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放 《理论探讨》2002,1(1):1-6
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在历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 ,同时也造成了重大的灾难。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产生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浪潮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第三个浪潮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 ,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对接、对应和对比、对立的消长关系 ,我们只有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对内改革僵化的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 ,对外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参与全球化进程 ,才能实现对接和对应。  相似文献   
25.
从政党政治的特性看苏共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期实践来看,政党政治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竞争性、选择性、轮替性的特征。苏共遵循政党政治的特性而成为了执政党;由于背离政党政治的特性而走向亡党亡国。由苏共教训看来,现代政党政治的特性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性,它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不可背离的共性。  相似文献   
26.
从苏共兴亡看政党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共产党的兴亡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索。本文从苏共是怎样符合现代政党政治特征而成为执政党的 ,苏共是怎样背离现代政党政治的特性而亡党亡国亡制的经验教训中 ,得出共产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7.
应当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二、三次飞跃?———同于幼军同志商榷高放于幼军同志在百忙中还专心理论研究和著述,非常难能可贵。他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一套12本,理论紧密结合实际,以广阔的视野,全方位地...  相似文献   
28.
《社会科学报》2月22日第193期刊登赵春明同志的《谁先提出劳动竞赛主张》,发表了与恩格斯不同的看法,引人注目。恩格斯于1844年说过:迄今“只有傅立叶一人”对劳动竞赛“作过一些说明”。作者却指出:在傅立叶之前,“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布利就已经提出了未来社会实行劳动竞赛的主张,并且引用他于1789年(这该算18世纪后期,而不是中叶--笔者注)出版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书中关于要把劳动竞赛的奖品授予优异的农夫、牧人、工人等七种人的一段话为证。  相似文献   
29.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作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以苏联为榜样、以中国为典范和以各国的独立探索为依据这样三个阶段.当今以宽广的目光把社会主义的纵向发展归纳为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各国独立探索的社会主义这样四个阶段,把社会主义的横向发展划分为大、中、小各三家,共有九家,其中以共产党信奉的科学社会主义为第一大家.当今以深邃的目光指明社会主义于20世纪首先在十几个不发达国家胜利如何符合并且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苏联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深层原因是违背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推行过度集权的体制和先"左"后右或一"左"到底的错误路线;当今在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要努力探寻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30.
欣闻《今日东欧中亚》要改名为《俄罗斯研究》,这不禁引起我这个长久以来对俄罗斯怀有深沉情思的老学痴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