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56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确切的含义应是向执政党自觉意识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转变历经四个阶段,历时五十多年,但主要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实现了这个转变。总结这个转变,对于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党代表任期制拓展了党内民主制度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8年开始至今.一些基层党组织试行党代表任期制与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已经20年了。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均明确规定实行党代表大会任期制。2008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党代表任期制已经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33.
如何认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来,全党对改革的必要性已经取得了共识,但仍有一些问题时常引起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和学术界的争论,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究竟有何不同?改革的大致思路究竟是什么?等等.到目前为止,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尚未见到权威性答案,笔者仅就所接触到的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中央党校学员的研讨情况,作一并非全面的介绍并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34.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际上包含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两个方面的内容。党内民主的发展与人民民主的发育程度密不可分,二者需要通盘的考虑,需要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前提下创造良性互动的环境。  相似文献   
35.
存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的时代,民主决策无论对于党内还是国家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研究民主决策机制,对于发展党内民主、调节党内关系,具有显而易见的益处。但是,对于什么是民主决策,不少人的理解是片面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的作用,首先必须完整理解它的涵义。  相似文献   
36.
党的群众工作事关党的生存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党群关系基本理论内容很丰富。核心的观点包含四个方面。做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党形成了群众工作的一系列经验。在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条件与党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做好群众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传统的有效的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健全制度.改进群众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37.
2008年7月,云南"孟连事件"震惊全国。"孟连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胶农与橡胶公司间的利益冲突,是公权力在利益冲突中调处不当引发的。但从根本上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的背景下,公权力与民众之间、民众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关系大调整格局之下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孟连事件"之后形成的孟连经验,其核心就是以公权力不与民争利为基本理念,以党群关系的改善带动各方社会关系的调整。当代中国各类社会关系中,最重要、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执政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38.
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建目标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三型"党建目标的提出,无论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需要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观来看,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党建目标定位。一、党建目标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三型"党建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长期探索自身建设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党的建设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在党的历史上,党建目标历经若干变动,并在变动中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  相似文献   
3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的建设始终贯穿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党在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0.
高新民 《政策》2007,(1):54-55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党内和谐含义是丰富的,但最主要含义,应是指党内关系的和谐。具体地说,指党员与党员、党员个人与党组织、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各部分组织之间、党的领袖与党员、党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常委会委员会与代表大会等方方面面的党内关系,包括党内权力结构设置、运行等,能够按照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大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