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新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阜新人民曾经创造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在煤炭资源走向枯竭的现实面前,如何推进经济转型以化解各种矛盾成为阜新改革发展中的重大课  相似文献   
42.
农村的改革发展千头万绪,组织问题至为关键。通过组织再造激发组织系统的新功能,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有效选择。组织资源的匮乏是农村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43.
论企业家精神的价值与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波 《理论学刊》2002,(2):65-66
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基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心理诉求。它首先体现在企业家这一独特的群体中 ,由于这一群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 ,企业家精神也是这个社会的共同财富。现代社会的基础无疑是市场经济 ,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企业家的冒险与筹划。美国一家战略研究机构发现 ,企业家战略领袖要具备的特征包括“6C” ,即好奇心 (Curiosity)、创造力 (Creativity)、关注他人 (Caring)、交流 (Communication)、勇敢 (Courage)、建构 (Constru…  相似文献   
44.
吉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党总支在发展大学生党员中,严格按党章的规定,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3年来,发展了76名大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18.4%。目前,在校生584人,其中重点积极分子141人,一般积极分子164人,占学生总数的52.2%,为党的组织培养吸收了一大批跨世纪的优秀青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深入,"和谐理论"呼之欲出,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世界图景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基础.在吸收传统文化与应对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催生了基于对"和谐"的认同之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说,和谐理论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思考,突出地表现了以人为本、塑造和谐新人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不只是一种解决当下矛盾的政策性主张,更展现出反映当代中国政治智慧和社会景观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6.
作为一名"老电教",我已经数不清拍过多少以基层党建为主题的片子了。因此,当接到拍摄一部反映全市"红色管家"——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百日攻坚活动的工作片任务时,我首先想到:工作片主题严肃,故事相对较少,如果想拍出彩来,必须找准片子的特色。带着思考,我扛着摄像机下沉到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南航街道新联社区——这个社区在推动"红色管家"活动方面干得有声有色。我希望通过解剖新联社区这个"麻雀",拍出"红色管家"活动的风采。  相似文献   
47.
在平等对待他者中构筑东亚共同体的认同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构东亚共同体遭遇意识形态的阻碍,其中一个深层命题是如何在认识和对待他者中寻找自我认同的基础。从历史文化的语境分析,东亚传统的"天下秩序"以及"汉字文化圈"提供了建构自我与他者的基本范式,它们基于"主奴观念"之上,维系了东亚区域的利益和权力结构。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国家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兴起在推动东亚崛起的同时也带来文化认同的危机,表现之一是自我建构中的摇摆不定。同时,文化深处的"主奴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依然根深蒂固,导致东亚难以形成较大的认同交集,这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的深层障碍。在平等对待他者中重构自我,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下扩大文化认同的交集,既是东亚各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理想模式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48.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新发展意味着清醒认识新时代的焦点问题,通过直面新问题、确立新方向、建构新理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推进这一新发展是新阶段历史演进的客观趋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发展是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和道路更为深入的理解;也是一种"新探索",即以思想和制度创新探索社会主义新道路,从而将社会主义推向新境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坚持共享性、中国性、创新性和人民性原则;需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种新发展使得中国不仅在解决自身问题中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而且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独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9.
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指挥科学的融合为指导,基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PGIS),结合克拉玛依已有的公安专业应用系统和公安指挥业务,设计了基于PGIS平台的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初步实现了应急通信和扁平化指挥体系,为精确指导各项公安指挥调度工作提供科学的、强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0.
很少有词语像“幸福”那样叩击我们的灵魂、打动我们的心扉,让我们为之苦苦求索、为之感慨万分。时代在飞速前进、财富在大量涌现,我们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东西,可又常常发现“失去”很多。幸福在哪里?这一恒久的生命问题再次成为时代的话题,“幸福指数”概念的传播就是一个标志。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敏感的神经,激起了我们心中的波澜,而成为时代的追问。追问幸福指向了对经济发展的反思。“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而追求经济增长、改善物质生活则成为普遍的价值诉求。经济发展使人免除物质的匮乏,这是获得幸福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