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7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英语寝室活动与课堂教学互动"(Interaction between English Dormitory and Class-teaching)的改革创新,在实现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新途径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可喜的一步。本文将重点介绍这项改革的实施过程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改革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对北京市夜景照明监控管理系统及其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描述,同时阐述了系统的先进性及先进的科技手段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按照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原则,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的,复职应当是法定优先选择的救济方式,但在实践中复职救济的施行却异常困难。本文从劳动合同的继续性、人身性以及解雇之形成效力出发,分析复职救济法律适用困难之原因所在,并以限制解雇之形成效力为突破口,尝试提出在特定情形下的不当解雇允许劳动者申请民诉之行为保全,以延阻解雇行为之效力,完善不当解雇情形下复职救济之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兼容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雪梅 《河北法学》2007,25(12):65-7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形成的文化与社会实践方面的信息及利益,其客体具有无形性的特点.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涵在其表征上与传统的知识产权客体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从知识产权视角看来,在宏观框架下寻求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并非不可逾越.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可以通过对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予以适当变革实现对非物质遗产的法律保护,从而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5.
毛泽东的晚年无疑是这个伟人一生中最为复杂和矛盾的时期。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政治观点,不管正确或错误,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取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仅仅局限于省内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发挥黑龙江省民营经济优势,积极参与对俄经贸合作,将有力地带动黑龙江省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7.
Chihong Zn&Ge has been on a course of change for many years,and made headway in such i elds as metallurgy technology,product innovation,energy conservation,and emissions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08.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一些大学生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失范等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学生本身的原因、社会综合因素等是造成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基本道德规范等途径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关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从俄方的观点看,俄政府愿意尽快完成入世的谈判进程,但其出价是注重实际的,即入世必须符合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利益;西方的观点不同于俄罗斯,主要是想通过入世来要求俄罗斯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系统全方位的改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绝对不会轻易降低对俄入世的要价。  相似文献   
110.
明治初期,维新政府中枢就已深刻地了解到日本所置身的国际社会和国际形势,确立起包括对自己和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以及日本未来发展方向在内的国际秩序观。近代日本国际秩序思想中的上下秩序认识与欧洲近代国际秩序思想的二重原理体系如出一辙,并在明治维新后迅速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最终确立起对欧美屈从,对东亚邻国强硬的双重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