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74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53篇 |
工人农民 | 149篇 |
世界政治 | 20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575篇 |
法律 | 1458篇 |
中国共产党 | 322篇 |
中国政治 | 826篇 |
政治理论 | 350篇 |
综合类 | 29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219篇 |
2013年 | 264篇 |
2012年 | 342篇 |
2011年 | 497篇 |
2010年 | 639篇 |
2009年 | 589篇 |
2008年 | 572篇 |
2007年 | 591篇 |
2006年 | 602篇 |
2005年 | 551篇 |
2004年 | 445篇 |
2003年 | 315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企业经营中的品牌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逐渐凸现出来。品牌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于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和产品本身的素质 ,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 ,并不断推动牌品的升级成长 相似文献
102.
陈章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6)
本文围绕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解放思想的突破口、思想路线的恢复和重新确立使解放思想和以人为本成为题中之义、解放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三次转型及其在新时期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层次性等三个方面,揭示和阐明解放思想是怎样成为改革开放先导的。 相似文献
103.
我国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呈现出保障技术性证据质量、监督制约公安机关对技术性证据的取证水平、弥补相关人员不出庭的制度局限、促进检察机关重新配置资源等功能特点。检察机关针对审查技术性证据的文件扩展了技术性证据的范围,明确了进行审查的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来源与条件,规定了审查人员的安全、费用各项保障与审查人员的义务。但从制度史的阐释而言,证据审查制度仍面临制度定位不清晰、配套机制不流畅以及内部技术资源短缺等问题。为落实检察机关对技术性证据的有效审查,充分发挥技术性证据在案件中的应有作用,不仅需要明确将技术性证据审查意见书仅作为审判参考,将技术审查人员定位于专家辅助人的角色,而且还应建立技术性证据审查专门制度,进一步完善技术性证据的审查范围与启动条件,合理配编司法技术人员、建立技术专家名单、鼓励帮助技术人员提升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4.
城市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如由于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贫民窟、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失业等等。但我国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却有所不同,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时期政策失误。具体表现为相关政策的缺位以及已有政策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5.
106.
制度运行伦理作为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制度设计伦理是有所不同的.它本身包含着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基础与和谐社会具有同构性与一致性.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组成方面,和谐社会对制度运行伦理的价值诉求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结构层面--合理、政治层面--民主、经济层面--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7.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中关于承包期无限顺延所引发的农村人地不均问题,是关涉农村社会和谐与安定的重大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期走向无限顺延所导致人地不均的矛盾,既不能通过土地承包权或经营权八股的方式,也不能通过将农村土地私有化的方式予以解决。只有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建设,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承包期限所引发人地不均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8.
广东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健全了“六大机制”。一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管理机制;二是农村基础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保障机制;三是农村干部任职培训和教育机制;四是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机制;六是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9.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论及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且提出要实行以“德治”为主、以“法治”为辅的方针来“教育、挽救、感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10.
陈文博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14(2):3-7
缺席判决制度自古罗马时即已有之,从缺席判决主义模式到一方辩论主义模式的变迁反映了缺席判决制度从纯粹作为的一种终结程序的手段和一种惩罚措施转向更加重视程序的正当性即程序公正问题,但就缺席判决制度本身而言,它是为了诉讼的效益而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