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3篇
法律   168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3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隐私权愈发受到关注。但是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侵扰隐私权的行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而理论界多是把隐私权作为私权领域问题进行探讨,很少与刑事诉讼联系起来,即使联系在一起,也更多是局限在某一具体问题的处理,并未真正进入理论探讨的视野。文章意图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探讨这一问题,通过比较方法考察隐私权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分析归纳我国刑事诉讼中隐私权保护的现状,进而探求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2.
文章分析了公民有限参与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公民有限参与政府决策的内涵和具体体现,总结出公民有限参与政府决策是具有转型期时代特征的公民参与形态,同时它也是一种需要修正和完善的公民参与形态。  相似文献   
83.
私法中的“人格”范畴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法律科学》2008,26(4):51-58
在私法理论和制度中,“人格”范畴具有“主体资格”、“主体”、“主体特质”、“主体性要素”四种含义。其中,“主体资格”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成为私法法律关系之主体的法定条件;“主体”指特定的实体获得主体资格后的法律状态;“主体特质”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据之享有主体资格的其客观上所具备的属性;“主体性要素”则是人格权的客体,指自然入主体得以构成的且应得到尊重和保护的客观要素。这四种含义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主体资格”是“主体”得以形成的法定条件,“主体资格”范畴也就是用来描述“(某种)实体”与“私法主体”之间的“转化关系”的概念;而“主体特质”和“主体性要素”都是指“主体”(或拥有主体资格的“实体”)在客观上所具有的属性,这两个范畴都属于描述某种“事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84.
85.
用化学合成的茜草素做了体外抑菌试验、体内抗菌活性试验、人工感染猪多杀巴氏杆菌疗效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茜草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和克雷伯氏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后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六茜素。在小白鼠体内对大肠埃希氏菌也有非常显著的抗菌作用。对人工感染多杀巴氏杆菌的患病仔猪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茜草素的LD50为336 mg/kg。茜草素对临床型乳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86.
监督行政法制是依法行政的关键,我国不仅存在对行政行为监督的缺陷,还存在着监督力度软弱、启动程序没有保障的问题,本文力图探讨监督行政法制完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7.
地名是用以确定或代表某个地方并与其他地方相区别的文字符号和标记。地名权的本质属性是人身权。地名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获得一定的商业价值,由此而转化得来的利益应是一个派生权,其原生权仍属人身权。因此大楼更名权的诉讼,是具有人身权内容的行政诉讼。地名权属准共有的范畴,为所有权人共有,应适用所有权共有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88.
现代远程教育飞速发展,其中课程远程辅导与面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远程教育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加强面授导学和网络导学,课程辅导教师应担当起组织者、指导者、开发者等多重角色,学生应加强自主与协作学习,采取师生交互行为策略有效应用等措施促进课程远程辅导与面授技术有效整合,从而提高远程教育的绩效,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9.
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片面强调惩罚犯罪,没能切实关注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和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通过“恢复性”刑事司法理念的影响,能有效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矫正犯罪以及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我国应建立刑事和解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