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法律   276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90篇
政治理论   61篇
综合类   15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Besides being the most influential television news program with the largest viewership in China, Xinwen Lianbo (Television News Simulcast) also boasts of unique political value in the Chinese media landscape. Each and every change in form the program has adopted since its first broadcast in 1978, has been a reflection of a certain aspect or element of the arch of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country, and has been widely interpreted as such, thus making it ‘the toughest nut to crack’ in news reform. Throughout its 35 years of history, by striving to represent, maintain, adapt and disseminate the established ideological framework, thus ensuring political reform has progressed at a cautious and gradual pace acceptable to the ruling party, Xinwen Lianbo has proven to be a great examp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reality by journalistic text on the symbolic level.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ology of new social history with semi-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s it combs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Xinwen Lianbo over 35 years, in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patterns and paths of Chinese journalistic reform 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come to shape this journey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political reform in China.  相似文献   
472.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在当今国际关系学界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他的著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米尔斯海默将权力作为大国政治的核心要素,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追求权力最大化必将引发冲突和战争,酿成悲剧。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五个命题渗透出悲观主义的色彩,并提出正在走向强大的中国将对国际体系的和平与稳定造成威胁。该观点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争议,也体现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缺陷所在。在崛起的道路上,中国将永远走和平之路,而非战争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473.
大学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对大学文化育人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传递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得益于大学文化与隐性知识传递间的系统耦合.为进一步了解大学文化育人的机理和规律,构建了大学文化育人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动力学模型.模型分析显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是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确保不同类型“大学人”间的有效接触强度可以提升大学文化育人的质量与效益.最后,提出创建支撑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载体和平台、构建“大学人”广泛参与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促进“大学人”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等建议.  相似文献   
474.
女性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北京市H区的200名女性公务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从良好的道德、健康的情绪、正常的工作能力、协调的人际关系和平衡的心理等五个方面来分析接受调查的女性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要建立政府、妇联与女性公务员自身共同努力的心理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475.
数字出版是新兴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内容相融合的产物,也是新形势下提升一国(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在简要分析、总结当前海峡两岸数字出版业初步交流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文章重点探讨了当前深化海峡两岸数字出版业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携手合作加快发展的配套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抢占未来科技与经济竞争制高点。  相似文献   
476.
因为雾霾频发,最近几年发生了针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环境损害侵权诉讼.基于点源污染损害的救济规则能否适用于区域大气污染损害救济,目前存在法理上的争议.《侵权责任法》对于区域性大气污染损害的救济没有作出规范上的回应,建议设立对区域大气污染受害者的行政补偿机制.由于起诉特定的违法企业要求其承担区域侵权赔偿责任有难度,建议修改立法,扩大环境侵权责任适用范围,让区域大气治理变成各方面的义务,并把环境成本内化于各行各领域.区域大气污染损害应属于特殊的共同侵权,但是《侵权责任法》对此并未认可,建议用政府补偿的方式予以解决.区域之间大气污染侵权责任的追究,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拓展适用基于点源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因果关系间接反证原则.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形式建议仅限于停止侵权等行为责任,让公益诉讼回归本意.  相似文献   
477.
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保险人可以争议保险合同的有效性。但是,保险立法例对于保险人争议保险合同的有效性的权利从多个角度附加限制,包括但不限于可争议事由、可争议期间以及保险人放弃权利等制度设计。保险法有关合同可争议的规范作为强行法,为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而存在,更为限制保险人解除合同的权利而存在。保险立法例因为所处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结构体系的差异,保险合同的可争议制度在规范内容和结构、可争议事由、可争议期间与弃权制度发生作用的空间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保险法》第16条对保险合同可争议制度已有体系化的规范安排,但在制度运行的基础和逻辑层面,尤其是有关可争议期间的制度,是否如同我国学者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借鉴吸收了普通法系的不可争议条款的立法经验,在比较研究后则多有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8.
常纪文 《法学杂志》2015,36(2):11-18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应对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立法起草工作。气候变化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不能离开公众的科学、全面的参与。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相关条文设计,首先需要给公众下一个定义,或者界定公众参与的情形,在此基础上可明确公众参与的方式、环节、程序,规定公众参与的保障措施。其中,公众是否有权参与市场交易和提起公益诉讼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议稿立足于中国的立法实际和《环境保护法》有关公众参与的规定,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问题,并设计了相关的条文。  相似文献   
479.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ave exhibited rapid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and public sectors worldwide have expanded interest in policies related to these industries as a means of promoting culture,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vitalit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ultural values promoted by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sectors are essential to the formation of policy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This article offers insight into cultural policy that has governed regional and local development, and addresses academic debates about policy related 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ased on sever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alyzing various theories and case studies, based on how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aiwan (CGT) has adopted policies to promot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link areas of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policies enacted by the CGT. Ideas concerning the cultural minist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ivic boosterism, subsidies, regional development, creative clusters, tourists and tourism businesses, and export markets are areas of emphasis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480.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将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企业应该对消费者、环境和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调查数据显示,社会公众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程度比较高,但对企业履责情况的评价却比较负面。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积极推进社会责任法制化,健全相应惩罚制度,完善软硬约束机制;企业应进一步强化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意识,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