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3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6篇
法律   468篇
中国共产党   174篇
中国政治   331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4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部署的新一轮大规模减税降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与期待。通过对减税降费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背景分析发现,减税降费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对中国现实国情的充分认识,对现行税收制度的优化,对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的科学划分以及现代预算制度的建立。减税降费的进一步推进将明显降低企业税负,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而促进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42.
近年,数字政府受到我国公共管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与日俱增,但在数字政府研究的历程、现状及其趋势等方面还存在争议。我国公共管理学术界对数字政府研究的历程大致经历了概念引介、理论溯源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且现在正处于数字政府深化发展阶段。中国未来数字政府研究需要系统关注数字政府治理实践、数字政府建设中数据共享、信息公开与公众满意度、数字政府建设影响因素、国外数字政府经验研究以及数字政府建设评估六大关键议题。对数字政府概念的理论概括与实践总结是未来数字政府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共享、平台驱动、多元主体关系、绩效评估是未来数字政府研究的主要方向。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使用是未来数字政府研究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3.
应急管理能力是应急管理主体为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实现应急管理使命而应具备的知识、资源和技能的总和,包括在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职业人三个层次上的45种能力。在国家层面上,应急管理能力可视为在重大危机状态下的国家治理能力,包括13项关键指征。在应急管理部门层面上,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有20种,分布在日常的风险治理、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多个阶段。应急管理人应当掌握三类知识体系、三类科学素养和六类领导能力。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在多个层次上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4.
韩长印 《中国法学》2015,(2):266-281
当责任保险中的被保险人与共同致害人一起对受害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时,保险合同格式条款能否将该连带责任从保险责任中加以排除,这是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机动车商业三责险等一般责任保险中的"按责赔付"条款能否在司法判决中得到承认并加以适用。通过对责任保险的责任内涵及责任保险独特的"摆脱不利"等保障功能的分析,从责任保险格式条款内容控制的角度,主张连带责任的免除条款构成格式条款的"意外免责"条款,其免责效力不应得到承认而应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5.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机制建构是当下关系人类前途命运、世界发展局势、民族复兴战略的时代要求。面对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外传播深度和广度有限的现状,中国必须抓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无限机遇,做好充足准备应对多重挑战。构建起以对外传播动力驱动机制、阐释与澄清并举的话语机制、多元协同的主体传播机制、多维融合的媒介传播机制和科学精准的追踪反馈机制为组成要素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传播机制体系,对于提高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球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韩旭 《证据科学》2012,20(2):165-176
辨认笔录作为新型的证据种类为新《刑事诉讼法》所确认,在辨认程序缺乏立法规制的情况下,如何对其可靠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成为实践中的难题。"两院三部"联合制定的《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初步确立了辨认结果的审查判断规则,为法庭审查和采信辨认证据提供了一定的根据。但是,在辨认录像制度、见证人在场制度以及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尚未有效确立的情况下,对具有"传闻证据"性质的辨认笔录采用书面审查的方法仍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不但难以发现辨认过程中存在的程序瑕疵和程序违法问题,而且无法完成对辨认结果可靠性的实质审查任务。本文针对我国侦查实践中常用的列队辨认和照片辨认程序,提出了具体的审查内容和方法,对"暗示性辨认"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判断规则。对于辨认结果证据能力的认定,可以借鉴美国的"总体情况规则",采用"可靠性"判断标准,对于违反辨认规则获得的辨认结果,并不当然否定其证据能力,当该结果获得了"真实性的情况保障"时,可以作为定案根据。  相似文献   
47.
正Russia is bound to the same path as Putin looks destined for a fourth term as president On December 27,2017,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submitted the nomination papers required for him to run for reelection in 2018,setting in motion his campaign for  相似文献   
48.
甲基苯丙胺(MA)的毒性作用与多巴胺系统有密切关系,而大量研究表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一种有效的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本文综述GDNF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功能机制及用于治疗MA依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刘晗  夏泉 《东南亚研究》2012,(3):107-112
党化教育是国民党掌权后在思想领域实行一党专制的重要手段,尤以民国国立大学内的党化教育最为典型。本文着重以民国华侨教育家郑洪年任校长期间的国立暨南大学为考察点,探讨国民党在国立大学实施党化教育的主旨、具体措施及其影响,以加深对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0.
Enze Han 《Asian Security》2017,13(1):59-73
Ever since Myanmar reoriented its foreign policy as a result of its transition to democratic rule in 2010, it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West, particularly the United States. Amid heightened geo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how can we underst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changing approaches to Myanmar, where China’s strategic and economic interests face unprecedented pressu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ose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three militarized ethnic conflicts along its border with Myanmar before and after Myanmar’s foreign policy reorientation. Drawing evidence from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tatements and Chinese media coverage of the 2009 and 2015 Kokang conflicts and the 2011-2013 Kachin conflict,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ombined geopolitical changes and domestic nationalist signaling explain the variations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approaches to Myanmar. The article thus contributes to ongoing interest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approaches to Southeast Asia in the wake of geo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