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45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5篇
法律   830篇
中国共产党   315篇
中国政治   417篇
政治理论   123篇
综合类   8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81.
经贸越南语课程是一门将语言知识与经贸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内容决定了不能再沿用传统模式,而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知识技能+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经贸越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其核心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经贸知识和技能。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构建"知识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2.
近年来台湾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引发民众愈加强烈的不满。民进党顺势操作,加强了关于贫富差距、阶级矛盾的论述和宣传,并将其作为2010年"五都选举"的重要诉求,更将其与ECFA直接挂钩,抹黑ECFA为幕后推手。本文初步探讨了贫富差距问题的诱因及民进党加强贫富差距、阶级矛盾论述宣传的实质和目的以及对于台湾社会、政党政治、两岸关系的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983.
信赖要件在虚假陈述侵权责任的成立中至为关键。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实现投资者对信赖的个别证明尤为困难。欺诈市场理论解释力的局限促使我们在侵权责任的逻辑脉络中探寻替代个别考察信赖要件的路径,从而为信赖的推定寻找正当化依据。侵权的相关性结构以及信赖的相关性本质提供了分析的起点。知情交易者与非知情交易者的理论模型解释了投资者权利受损与证券虚假陈述行为的相关性,进而解答了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责任中对信赖要件作特殊处理的根据。  相似文献   
984.
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作为一项灵活有效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机制已在浙江省推行了十多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认真回顾与总结浙江在推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对于加快浙江集体协商集体合同法制建设的进程,有效调整浙江现代企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浙江具有深刻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85.
互联网数据信息时代,国内物流货运业迅猛发展,货运司机队伍不断壮大。把货运司机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是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但在物流货运行业试点组建工会和吸引司机入会工作中,在法律层面上遇到了一些难题。建议采用综合要素标准认定是否为劳动关系,放宽入会资格条件,创新新业态下的工会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动优化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做好对物流货运司机会员的维权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86.
987.
枉法裁判罪的主体只能限于对具体案件负有审判职责的审判人员及主管人员,其他人员参与枉法裁判行为的只能成立共犯且不能成为共同实行犯:合议庭成员明知却放任其他成员实现枉法裁判的应认定为本罪的共犯;上级人员强令枉法裁判需根据其是否具有主体身份进行认定;对于审判人员受贿而枉法裁判的应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88.
989.
Order comes first in legal values, while laws should maintain the consistency and stability of order. The proposed China's environmental code (Code) shall restate the prevailing environmental legal norms and optimize the prevailing environmental legal ord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bilizing the legal order, common regulations of General Part of the Code should connect with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prevailing environmental laws, determine the legal values of the Code-governing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the foundation and basic framework for each subsequent part of the Code. Therefore, common regulations of the Code should recognize and support the constitution order and bolster the emerging eco-environment legal order relating to the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y should be coherent, value-orientated, and independent, inheriting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prevail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nd other specific environmental laws, and developing the applicable norms. Specifically, consistently with the legislative purposes, the Code common regulations should recognize the objectives of construction of eco-civilization and pursuit of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is pursuit should b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redefine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value and overall ecological order; the clause on basic environmental obligations and the clause on citizens' environmental rights should be defined with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bligations as the main thread and the multi-player legal relationship as the framework; and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bligations should be preliminarily delivered with three clauses: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nancial support, environmental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990.
李林 《中国司法》2011,(4):16-22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本刊特别约请著名法学家、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撰文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