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1篇
法律   382篇
中国共产党   129篇
中国政治   293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29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93条对逮捕后羁押的必要性审查作出了规定,这是我国法治建设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值得予以肯定。但该条规定过于抽象、笼统,没有细化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相关要件。为此,应当进一步明晰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的启动机制、审查对象、审查期限等内容,以使该程序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32.
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整体谱系中,关乎价值传播的理论视域仍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而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智能媒体的勃兴对当代人的知识结构、价值理念与行动规范的塑造已初见端倪。智能媒体建构的新的传播环境将成为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现实场域,目前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智能媒体的"致瘾"机制遮蔽了用户的主体意识与思维能力;沉浸式视觉文化消费磨损理性认知与价值判断能力;"流量经济"的推动加剧了互联网泛娱乐化倾向;算法推荐营造的"信息孤岛"催生了网络共同体。为有效应对智媒时代的诸多挑战,未来需要在夯实现实基础、重构媒介环境、规范内容导向、增进技术赋魅等方面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共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3.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环境,其基本属性仍是收藏属性,基本职能仍是文献收藏。在大数据环境下,尤其需要重视对数字信息资源的整理与收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数字资源呈缴制度的建立与法律保障,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组织,国家图书馆的核心领导,信息生产商、出版商、网络用户、技术商的合作,图书馆、档案馆、个人用户的协调,以发挥数字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34.
日本部分工时劳动发展当中,差别待遇问题日益突出。在日本社会特殊的雇佣体制下,同工同酬原则一直不被认可,禁止差别待遇缺乏法源依据。2007年《部分工时劳动法》作出重大修正,最大的亮点是有限度的导入了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均等待遇原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劳工给予同工同酬保护。中国非全日制用工发展中差别待遇问题同样突出,日本修法的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发展,是一个国家永恒的课题。各国的实践及历史教训早已证明,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的命运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国家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从思想上重视知识分子,勇于总结过去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历史教训,改变现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为知识分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及科研舞台。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关心自然,关心人类,关心并推动人类基本价值的实现,最终推动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6.
【裁判要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其前提是竞争行为。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互联网经济被称为“眼球经济”,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竞争的维度从同业竞争转为跨界竞争。互联网情境下解决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企业名称权之间的冲突,应根据所涉权利的具体使用方式、使用行为来认定。  相似文献   
37.
"区域"开发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我国缺乏调整"区域"开发的国内立法。法律的缺失于我国"区域"开发的发展不利,也无助于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及有关规章的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更有可能引发国家责任。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体的"区域"法律制度,为我国"区域"开发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我国"区域"开发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提供了指引。采用专门立法来调整"区域"内的活动是国际上通行的模式,也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而应为我国所采纳,以推动我国履行该《公约》赋予的义务,提升我国在"区域"国际法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规范我国在"区域"内的活动,维护与拓展我国在"区域"的利益。  相似文献   
38.
Jingzhong Ye 《当代中国》2014,23(87):498-515
Chines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as been typically state-led, in which capital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are gradually allied through guanxi—a social psychological network that connects individuals with continued exchanges of favours, emotions and resources. This transforms many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guanxi and encodes it with new features deeply rooted in institutional settings in contemporary China, which we term as neo-guanxilism. Although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has strong explanatory power in analysing the alliance of enterprises and local government, we argue that this type of neo-guanxilism could fill the gap uncovered by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mainly through emphasiz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as interdependent actors instead of viewing the local state as a collective, capturing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al but also the predatory aspects of local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39.
We conducted and analyzed several internet survey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file of global research integrity and ethical awareness, encompassing glob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ese were (1)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Committee of Publishing Ethics (COPE) membership; (2)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Integrity” or “Ethics” journals; (3) the level of academic integrity awareness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4) awareness of academic integrity in the top universities of Asia and Africa.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series highlight seriously imbalanced awareness of research integrity and publishing ethics across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areas with the highest population density. We therefore propose a new index, the “Academic Integrity Awareness Index” for future discussions across the linked spheres of publishing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40.
陈和华  叶利芳 《犯罪研究》2006,(4):29-35,40
社区矫正是一种在社区中对罪犯执行刑罚的制裁措施,具有非监禁性、社区参与性、对象特定性、目的与手段的特殊性等特点。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制度,社区矫正有着不同于监狱矫正的特殊意义。这种特殊意义可从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刑罚学的角度得到证实;同时,司法实践也证实了社区矫正所具有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