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斯大林主义》一文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莫里斯·迈斯纳的一篇重要论文。该文主要研究了斯大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影响以及"毛泽东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关系。但在政治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分析框架下,迈斯纳的研究陷入了对中共党史、特别是对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严重误解之中。全面评析迈斯纳的这篇论文,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迈斯纳关于毛泽东和中共党史的研究状况,并能凸显出当代西方学者关于毛泽东研究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1953年6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新中国历史和建国后党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各种关于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的文献,其内容却并不完全一致。在综合考述各种文献的基础上研究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对于客观理解重大历史变革关头毛泽东真实的思维脉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918年考茨基和列宁关于民主问题的争论,对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历史上,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考茨基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背叛民主,而列宁则认为考茨基歪曲民主的实质。在考茨基和列宁争论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社会主义民主是阶级民主和程序民主的有机统一。认识这一点,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史的研究和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是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修养构成了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和共产主义道德修养以及其他方面修养形成的基础和根据。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意识和品质、一种理论品质和理论能力、一种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共产党员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政治目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近百年奋斗史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中国共产党的"能",集中体现在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都始终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能够把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与党的制度建设高度统一起来,在制度治党的视域中不断推动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基于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基本经验来看,这主要表现在以党章的形式不断巩固和升华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使党的初心和使命成为全党最基本、最普遍的党性意识;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融入制度治党,通过健全党内学习制度和强化全党学习能力来不断巩固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制度保障;不断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在根本上为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奠定了政治实践基础;以纪律建设为保障推进从严治党,有效防范了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政治偏离。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初“南方谈话”后,邓小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着当代中国在市场化改革基础上的和谐发展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邓小平指出。必须要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本:要用发展的眼光防止和解决两极分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纲;要通过集约化和集体化解决当代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为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利工程施工和一般施工相比要求更加严格,要符合自身的施工环境、施工工艺、施工工期及工程度汛等要求,本文试从混凝土外加剂分类、水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几个方面,论述外加剂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贫困是困扰世界人民的普遍问题。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实践先后经历了:体制变革推动减贫阶段,专项扶贫举措瞄准贫困地区;大规模扶贫开发和八七脱贫攻坚阶段,目标瞄准贫困县;巩固温饱成果、夯实小康基础的深度扶贫开发阶段,目标瞄准贫困村;全面小康下的精准扶贫阶段,目标瞄准贫困户和贫困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开发式扶贫,扶贫瞄准目标逐步下沉,扶贫对象逐渐精准,这些扶贫举措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1953年修正税制问题的由来及其历史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3年的修正税制问题是建国初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毛泽东对新税制的三次批评中主要涉及了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新中国的党政关系走向,一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过渡问题.通过对新税制的多次批评,中国共产党基本上放弃了建国前后对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理论设想,在党政关系模式和社会发展道路上加快了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靠拢.  相似文献   
20.
1939年,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诞生后,得到广泛传播,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其中的核心观点逐步体现到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之中;各抗日根据地不断翻印,自发进行学习。但是,在"文革"中这一著作受到错误批判,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严重曲折和深刻教训。梳理这一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能够为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不仅包括党的领袖人物,还包括广大党员群众,是积极互动的双重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