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4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略论“台湾命运共同体”何标“台独”运动的理论,目前比较流行和颇具“迷人”色彩的,是所谓“命运共同体”论。倡寻最力的,是流亡美国22年,以“台独教父”著称的彭明敏。早在1971年10月,他就在《纽约时报》发表“福摩萨的前途”一文,后在美出版《自由的滋味...  相似文献   
32.
何标 《台声》2009,(5):20-22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五四”9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曾在它影响下发生过深刻变革的台湾。当时澎湃兴起的世界新思潮和大陆五四运动浪潮,以迅猛之势,冲刷被日本占据25年之久的台湾岛,迅即在岛内掀起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同化政策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33.
何标 《台声》2013,(9):77-77
台湾在日据时期有两位作家赖和与张我军他们都反对日本对家乡的占领和统治,反对盘踞于文坛的旧汉学,常彼此发表文章相呼应,但未曾谋面。  相似文献   
34.
日降之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旅平同乡会立即重组活动。首先,主办遣送沦陷期间被日军征召到华北的台湾役工,从日本驻军处接回百人左右,经天津、上海乘船返台。随后,旅平台胞大都陆续举家南迁,至1946年底,只剩下三、四十户。但1946年11月,有台湾省升学内地大学公费生郭炤烈、方舵、吕平、尤宽仁等13人,到北京大学读书;1948年10月又有来自台湾的自费生曾重郎、蔡铭熹、彭克巽、曾祥发等5人到北大、清华和北师大读书。这些青年学生的到来,不仅增多了北京台湾同乡的数量,而且大大加强了旅平台湾同乡会的活力。 1947年初台湾发生官逼民反的“二·二八起义”,3月12日台湾旅平同乡会会同长春、沈阳、天津、青岛的  相似文献   
35.
109年前出生于台湾彰化 的赖和,是被誉为“台湾 鲁迅”的老一辈著名作家和被称作“彰化妈祖”的民间“神医”;是两次被日本殖民当局逮捕入狱而坚贞不屈的抗日斗士。在他逝世60周年后的今天,海峡两岸人民对他的品德和业绩,更感敬佩而倍加缅怀。  相似文献   
36.
何标 《台声》2010,(10):60-61
“会馆文化”是中华文化颇具地方乡亲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北京台湾会馆所蕴涵的文化,可以表述为:以反对马关条约“五人上书”事件为代表的,台湾同胞继承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传统。清代割台后,“台湾会馆”虽长期销声匿迹,但“台湾会馆”所蕴涵的文化依然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7.
何标 《台声》2011,(10):53-54
亲友逝世,我自然会有悲戚和伤感,但对抱有过某种期待亲友的绝别,则另有一番哀惋和失落。钟铁民的去世,就同时有这两样心情。  相似文献   
38.
忆友韶东     
何标 《台声》2011,(7):48-48
5月12日中午,电话铃响,是韶东兄的公子启钊从上海来电话说,他父亲在上午11时病逝。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因在不久前韶东还在电话中告诉我,看到北京台湾会馆展出我父亲的照片,同我十分相像;又说去年他再次获得上海市老年乒乓赛冠军。韶东虽年至九秩,但瘦小精干,行动矫健,是我们这代大陆台胞中极有望迈进期颐之年的一位。但怎么会突然间就撒手人寰了呢?!  相似文献   
39.
8年前,在北京举办“台湾作家张我军逝世30周年座谈会”上,当年82岁的北师大教授叶苍岑老先生,满怀深情地朗读了《悼挚友张我军》七绝四首,其中有“乐育堂中建笔社,命名‘新野’拓荒原”句.后叶老先生又补写诗序说:“1927年,余于北京师范大学识同窗张我军兄,彼此志趣相投,遂成莫逆.又与师大爱好文学学友组成‘新野社’,取开拓荒原之意,旋于‘乐育堂’(北京和平门外老师大旧址内一座两层简易楼房——笔者注)楼上觅得一室为社址.入社同仁每隔数周各交一篇习作,文中常针砭时弊,彼此传阅,读至击中要害之句皆为抚掌”.  相似文献   
40.
前不久.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作出决定。在新的上海市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被正式删除。《狼牙山五壮上》这篇课文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记叙了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教材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他们热爱祖国、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