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965年6月和12月,邓小平同亚洲一位共产党领导人进行了两次谈话,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这两次谈话的内容节录,就是《邓小平文选》第1卷里《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一文。它是邓小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第一篇重要文献。当前,研读这一文献,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增强党建的自觉性,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者认识到,列宁关于党的理论主张建立权力集中的党,建立纪律严明的党,这种主张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为,无产阶级需要这个专政是为了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组织经济建设,实现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认识到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地位和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在落后国家发展先进文化,马克思恩格斯评论了俄、中等国革命前因循守旧的文化传统和对皇权愚忠的文化传统,此后在具休实践中,列宁、毛泽东就先进文化建设提出先进文化是人类在旧社会创造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苏维埃制度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要以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发展问题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之一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 2 0 0 2年 5月 31日在中央党校作讲话时指出 :“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当全党认真学习和落实上述讲话精神并喜迎十六大的时候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副校长雷振扬先生的重要学术专著《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近日笔者有空研读此专著 ,收获良多 ,深感这是一部融研究发展理论和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于一炉的学术力作。该著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5.
列宁逝世后,季诺维也夫正确地理解和阐释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战略退却的思想,认识到所谓战略退却不是简单地消除战时共产主义的极端行为,不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向社会主义,而是退向无产阶级国家中的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关于列宁工农经济联盟的思想,季诺维也夫认为在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与农民之间的联盟只具有最初步的形式,是所谓粗陋的联盟或者说是“军事联盟”,战争结束后,列宁主张只有建立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盟,才能实现真正的工农联盟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他还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的思想和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阶级路线思想。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思想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理论与列宁思想比较研究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就发展社会生产力阐述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理论界对列宁理论研究的特点,一是深层次发掘列宁思想遗产,二是敢于进行拨乱反正,这对于全面正确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及经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一方面在党和国家政权的活动中体现出民主趋向,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民主趋向,而另一方面党内以及国内的政治生活不稳定,社会生活不稳定,这样就产生了民主趋向同“不稳定”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手段和办法,就是国家制度上的高度集权,以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克服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不稳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即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同英法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相比较,不能不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更具有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取向,即它更具有达到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回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主义制度既然好,为什么会有一次再次的失误?这个问题确实不可回避,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确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这些失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求成心切,犯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渴望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发达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文化很落后,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现有的一些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的升华──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共(布)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党工作,就此提出了重要的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