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为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实践经验总结和时代精神提炼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指南。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一重要历史转折关头,重温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和逻辑,把握常态化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无论对于我们持续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是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列宁反对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迂腐态度,主张以"自己找出路"的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必须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否则就会亡党亡国;必须探索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自己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同时要求青年、自然科学家以及全体人民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刻地、更具体地论述了这个问题,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3.
河北师范大学的张骥教授在2003年出版<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之后,2005年又推出新著<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该书可以说是国际政治学领域的创新之作,体现在:其一,该书尝试创立一个新学科.在该书第一章,作者提出了“国际政治文化学“的概念,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和影响的一般规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公开表明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视马克思主义为旗帜,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充分证明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同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持的态度和阐述的思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生产力的研究奠定了思想认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斯大林关于"列宁主义"的定义,强调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不适当地夸大了列宁主义的作用,而且忽视了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的理论,忽视了他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斯大林阐释的列宁主义体系,没有突出地反映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思想,没有正确地反映列宁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和理论.他所阐释的列宁主义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列宁主义辩证地看待革命条件的思想方法,但忽视了列宁主义讲求实际的思想方法.他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思想,正确地理解了列宁对"自发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6.
列宁批判了民意党人主张的密谋主义和恐怖主义 ,划清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斗争策略原则与民粹主义的界限 ;批判了民粹派关于资本主义在俄国不能充分发展起来的观点 ,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观与民粹主义的界限 ;批判了民粹派关于以“村社”为基础走向社会主义的观点 ,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路线与民粹主义的界限。“西方列宁学”关于列宁主义来源于民粹主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们认为列宁主义或者来源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学说 ,或者来源于特卡乔夫主义和涅恰也夫主义 ,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07.
列宁逝世前夕关于加强党建的重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在逝世前夕曾经提出关于加强党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如加强党内团结、反对官僚主义、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领导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俞良早 《理论探讨》2007,37(2):19-22
20世纪初,随着东方各族人民展开民族民主革命,列宁认为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并且通过对东方强大的民主主义运动的研究,认为东方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十月革命后他提出,必须使东方各民族人民在斗争过程中建立劳动者苏维埃或农民苏维埃,并且可以使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9.
正张骥教授在近几年内相继推出《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等著作,2009年12月又领衔撰写和出版学术力作《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作为作者在以前几本著作的学术基础之上的登高之作,该著展现出作者在该学科领域的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力和难得的学术高度。  相似文献   
110.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理论,散见在他的著作、文章和会议报告中,主要有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防止'左派'幼稚病的理论、关于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系统研究并掌握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党建的理论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