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俞良早 《理论探讨》2020,(1):122-128
十月革命后,严酷的、你死我活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催生了列宁关于必须加强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事业的思想,并且使这一思想具有下述有特色的内容: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需要"铁一般"的共产党,党内需要建立和坚持"铁的纪律",党负有领导苏维埃国家各个领域、各方面工作的责任,党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前进,必须努力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列宁的思想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2.
反对官僚主义是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针对俄共(布)党内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列宁从理论上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在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上进行了可贵的尝试。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尤其是列宁时期苏俄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工人阶级执政党始终代表着人民的利益.表现在党关心人民的生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党领导兴办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增进了人民的利益;党领导人民同官僚主义现象以及贪污受贿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地加深了关于代表人民利益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
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门槛上,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瞻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是理论界的重要任务之一.李会滨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一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结项成果,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5.
列宁文献中关于党的“政治路线”“基本路线”“党的路线”等概念,表明列宁形成和提出了加强党的政治路线建设的思想。在建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时期,列宁认为坚持由俄共(布)领导苏维埃国家的各项事业,是加强党的政治路线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必须从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反对党内的“政治妥协”和反对“左”倾思潮。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认为必须从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视角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宣传和教育。列宁的思想对于当代人们的实践具有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社会主义文化边界是一个新的话语,不仅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成立,而且是一个极具现实性的课题。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主义形态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文化的界限;社会主义整体结构中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界限;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政策方针的适用边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阵地意识”与“界限意识”。它的研究价值在于:文化认知上,力求实现“心中有边界”;文化实践上,力求践行“时时敬边界”。  相似文献   
67.
68.
6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无产阶级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的理论。在当代中国,这一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一是表现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联合的力量更为广泛,二是表现为"联合"已经形成为一种制度,而且这种制度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70.
十月革命时期,列宁主张采用小资产阶级政党即社会革命党的土地纲领,主张实施"计算和监督"的措施,主张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苏俄退出战争,主张苏俄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主张借鉴美国的泰罗制以提高苏俄的劳动生产率,主张利用旧社会的文化遗产等,体现了他政策思想的务实性和温和性。有人以为列宁是一个无视俄国实际和脱离俄国实际、凭主观意志激进地发动革命和推进革命的人,这种认识是不真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