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湖北何以成为辛亥首义之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1911年10月(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晚,湖北省城武昌爆发了大规模的新军起义,通往湖广总督督署的几条街道枪声大作,继而炮声隆隆。翌日清晨,武昌黄鹤楼警钟楼顶飘扬着一面深红底色的九角十八星旗。“武昌为革命党占领”“湖广总督瑞澄弃  相似文献   
22.
一百年前的武昌新军起义,并非清末首次发生的反清武装暴动,称其首义别有深意。自1895年10月孙中山领导第一次广州起义以来,兴中会、光复会及后来的同盟会于10余年间发动10多次反清武装暴动,其模式大略相同:党人在华侨社会及外国友人处筹集资金、武器,编组敢死队,对广东、广西、云南、安徽、湖南等地的清方军政机关展开外科手术式突击。历次武装暴动,皆称悲歌慷慨,然而势单力薄,星星之火皆被清方迅速扑灭下去,所谓旋起旋灭。  相似文献   
23.
作为汉字古典词,"国学"初指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与乡遂设立的地域性"乡学"对应,后来引申为国家设立的学校。时至近世,随着西学东渐的展开,为与来自西洋的"西学"相区分,在汉字文化圈便有特指本国固有学术文化的"国学"一名出现。首  相似文献   
24.
“世界遗产”:不可再生的瑰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个名号——“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简称“世界遗产”)日益驰誉全球。那些赢得这一名号的处所,无论置身通都大邑,还是深隐海角天涯,无不为世人趋之若骛。人们或者踏访其美不胜收的异水奇山,或者观摩其精妙绝伦的文化遗存。由于旅游业这个当今最兴盛的产业的  相似文献   
25.
由大革命失败缘起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继而导引出“中国社会史论战”。社会史论战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对“封建”的理解,以及对“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认定。以陶希圣为代表的古典封建论,多不放弃在“封土建国”含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强调的是“分封采邑”、“领主经济”等含义,不赞成将秦汉以下称之为“封建社会”。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泛封建论,不再取“封土建国”义,而指一种社会形态,从而最终确认战国至明清两千余年的中国为封建社会,并认为现代中国仍处于“封建关系”之内,故现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相似文献   
26.
湖北是声色壮丽的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舞台。 当人们历数湖北近现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时,尤其不会忘记,二十世纪初叶,反清革命运动曾在这个省份风起云涌,省垣发生了结束中国两千年专制帝制的新军暴动———辛亥首义。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  相似文献   
27.
鸟瞰中国全图,其自然地理中心约在甘肃中东部,而经济地理、人口地理中心则在湖北.以湖北省会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上海、台北、广州、香港、澳门、南宁、昆明、重庆、成都、西安、呼和浩特等大都会,皆在圆圈近侧.湖北正处中华之“中”.从人文视角观之,湖北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70万年前的“郧县猿人”、40万年前的“郧西猿人”、19万年前的“长阳人”,表明湖北是古人类栖息地.而江陵及房县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则昭显这里文明曙光较早升起.夏朝,这里为三苗之地,而商朝已在今黄陂境内修筑城垣(今称“盘龙城”).  相似文献   
28.
近大半个世纪以来,围绕中国古史分期有过几次热烈争论,然至今众说纷纭,难获共识,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概念的厘定问题并未解决。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被中国的泛化封建观,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这既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冯天瑜先生新著《“封建”考论》辨析泛化封建观,再探秦至清中国社会性质。四位学者就此一切关宏旨的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9.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任重而道远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现代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发生全方位转型的过程,其基本内容是由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宗法社会向商品经济占主导的工业─—法治社会演进。从全球范围观之,这一转型是以15、16世纪南欧的资...  相似文献   
30.
自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中国学界主流逐渐将以官僚政治(大一统的君主集权)和地主经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为基本制度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的社会冠以"封建",此说广为流行,影响至大至深。厘清"封建"概念,进而为中国"封建社会"定位,就是一项关乎中国史研究大局的无法回避的课题。考之中国古史实际,经历漫长的"氏族社会"之后,殷商、西周形成"宗法封建社会",东周进入由"宗法封建"向"专制帝制"的转换期。秦汉以降,中国长期延续的社会主流,不是已居次要的"封建制",而是由宗法制、地主制、官僚政治综合而成的"皇权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