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论控制股的转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控制股份的出让而对公司及其股东,尤其是少数股东所带来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现有的经验表明,法律和法规在处理控制权出售问题上,明显地体现出有利于公司少数股东和有利于机会均等等规则的倾向。我国《公司法》对控制股转移未作规定,而大股东对小股东义务承担义务之规定也付之如阙,因此,在欠缺少数股东法律保护机制的条件下,有必要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探究控制股转让问题,并对其作出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32.
冯果  袁康 《法学评论》2012,(4):85-91
在收入分配调整和市场深化背景下,金融法的研究和制度建设均应对金融公平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回应。法律赋能理论正好为金融法的进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进路,即通过法律制度确认金融市场主体的权利,并构建有效的权利实现机制,促进市场主体的"权利自觉",从而提升其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并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从法律赋能到金融公平的进路,不再像传统金融法范式那样过度倚赖行政力量,而是依靠市场主体自身的力量去争取和实现其权益。  相似文献   
33.
金融法的“三足定理”及中国金融法制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法制肩负着平衡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任务,金融法制的变革与进化亦应围绕这些任务来进行,以实现金融市场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统一。单纯强调金融消费者保护尚不足以突破转型时期金融法制变革的困局,只有重新认识金融法的双重功能,转换金融法学研究范式,将金融公平与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同时作为金融法制的三个价值目标,实现相互配合和制衡的良性互动,才能完善金融法制,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使金融法和公司法出现了交错,并给公司法制的结构性变革描绘了全新的图景:在公司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将成为重要的资本来源地,直接融资取得主导地位;在股权结构方面,机构投资者将异军突起,不但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力量,而且促使股权结构趋于合理;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混合金融商品将给投资者利益保护添加难度,金融商品的风险隔离机制与投资者的诉讼救济机制将得到完善;在公司监管方面,金融商品的统合规制将是大势所趋;公司主体方面,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规制与监管将会成为焦点。在金融创新滚滚洪流的不断冲击之下,中国公司法制同样需要放弃对公司人情伦理、自我治理机制及自我实现型公司法的一厢情愿式的迷恋,构建起内外有效监控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5.
自治:商会法律制度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治是商会制度的灵魂,其贯穿于商会设立、运行和治理及退出的各个制度层面,也应该成为商会立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和制度建设的重心。未来的商会立法自然应该担当起铸造商会自治之魂的历史重任。尽管对于中国的商会制度建设来讲,不仅仅有观念的问题,还有更多利益的纠缠,但我国商会立法能否走出观念、体制的巢臼,将直接决定我国商会立法的质量和寿命。  相似文献   
36.
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形成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分立是异常清晰的 ,国家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 ,政府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主要促成者。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首要的是须为国家颁布的法律所确认并建立现实可行的维护机制。而建立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机制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在国家的民主商议立法机制下制定经济法。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法 ,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形成的第一步就体现在经济法的立法过程中。而在经济法的立法过程中 ,政府与国家的分立尤显重要 ,因为经济法是由建立在民主代议制基础上的立法机构制定并颁布的国家法律 ,其规范的内容是政府介入经济的行为 ,在“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如何约束政府行为构建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利益博弈的均衡状态是经济法立法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一、问题的提出  在银行营运中如何在效率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点,以提高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这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顺应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和一浪高过一浪的银行重组与兼并风潮,许多国家在金融法领域里积极尝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欧盟颁布了《银行业第二指引》,试图培育一个世界上最少限制的全能银行 (universal banking)市场。 9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相继推倒了严格隔离商业银行和证券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墙。美国议会也于 1999年 11月 4日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  相似文献   
38.
冯果 《学习论坛》2007,23(2):70-73
“经济性”和“社会性”是经济法的两个基本属性,其中“经济性”阐述了经济法是规范和保障政府干预社会经济之法,表述的是经济法的制度范畴;“社会性”阐述了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之法,表述的是经济法的价值范畴。以这两个基本概念为基础构建出的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与理论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完整性,并为今后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
40.
金融利益是农村金融活动的中心,是进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逻辑起点。当前,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农村金融利益呈现多元化特征,不仅表现为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彰显了对公共利益、生态、文化及人权各层面效益的追求。因此应围绕农村金融资源的提质增效、城乡金融利益的衡平、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的协同以及金融利益的多元扩容,精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