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认定抢劫罪应有数额情节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条第二款规定,犯前款罪,情节严重的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条以抢劫罪处罚,条文本身没有数额、情节的限制。在《刑法》分则部分一百零三个法条中,像一百五十条和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这样未作数额情节限制的有五十五条,其中…  相似文献   
112.
"乡村振兴道路"的提出本来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长期性、方向性.但是,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农村未来模式已经固化为中国现代化的思维习惯,不仅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乡村振兴"研究,而且也事实上影响了一些地方的发展决策.在理论上把本来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暂时化为"城市化""市民化""工业化"的等待期,在实践上则在发展决策中产生了"工业园区化"泛化的问题,以至于"鬼城""鬼村"涌现.于是,笔者特别梳理了学界对"就地现代化"问题的探讨,以此强调我们长期坚持的中国乡村如何振兴的结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农村"就地现代化",包括时间向度上的"现代化"与空间向度上的"就地化".因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从"乡村振兴道路"高度来认识,应该按照"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阵地在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靠政府、主助为全国、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则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3.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政府治理方式的革新,以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云平台"为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并利用好"云平台"的技术优势,创新政府治理手段、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4.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最佳方式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古人的这些话也如我们现在人一样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一次将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推向前沿,笔者在2005年即提出的农村“就地现代化”概念也随之成为一个热词。对农村“就地现代化”的探讨面临着一个重要认识误区:混淆时间向度上的“现代化”与空间向度上的“城市化”、纵向历史尺度上的“现代农民”(现代化)与横向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市民”(市民化)。于是,农村“就地现代化”也被一些学者解读为“市民化”“城市化”取向的“就地现代化”。虽然也有学者坚持使用农村的“就地现代化”概念,但用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来探讨“乡村振兴”也仍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研究取向。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从“乡村振兴道路”高度来认识,按照农村“就地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民化“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因此,必须特别强调的是:笔者论及的农村“就地现代化”所研究的“乡村振兴”,其阵地是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是政府、主助是全国、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自然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而不应该只用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的单一取向来谋划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书所要讲述的内容、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学习社会发展常识,对正确观察和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思想觉  相似文献   
117.
凡能致人于死命的损伤,总称曰致命伤。对于损伤的致死性,首先必须在屍体上辨别该损伤是否生前所发生缥八⑸?又必须辨别该损伤是否  相似文献   
1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其中,能否从深层次上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小康社会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客观基础--社会文化生态基础,能否自觉地将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优化与这一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乃是涉及全面小康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9.
公共行政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是西方公共行政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两种范式,它们各有其利弊,适应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路径演进的实质,是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的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形态,是新公共管理与官僚制的融合。这种融合是通过新公共管理扬弃官僚制的方式实现的。当代中国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具有特殊的公共行政环境,因而公共行政的改革应当选择“完善文官制为主,推行新公共管理为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0.
论清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洪恩教授的《论清江文化》详尽分析了什么是清江文化,什么不是清江文化,并从流域、文化、产业诸角度将清江文化界定为以土家族为主,包括该地区其他民族所共同创造的流域文化。萧教授认为,在清江流域这个自然条件有限的地区,它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与其是传统的工业化,不如是文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