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8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中外刑事司法的一个共同走向是从一种作为公共景观展示的"广场化司法"转向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开展司法活动的"剧场化司法",这不仅是法治和人道的要求,而且也符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经济学要求。当然,"剧场化司法"也可以对"广场化司法"的某些因素加以扬弃。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我们一提刑法修正,好像就是要增设罪名、扩大罪状的管辖面、提高刑罚,但这次刑法修正案(七)的草案在这方面出现了一个突破,那就是有缩小罪状的管辖面、减轻刑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据最新统计,截至2003年1月1日,世界上已有76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废除了所有罪行的死刑,15个国家废除了普通犯罪的死刑(军事犯罪或战时犯罪除外),还有21个国家和地区在实践中事实上废除了死刑(过去10年内没有执行过死刑,并且确信其不执行死刑的政策),三者加在一起是112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包括了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南非和俄罗斯等。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地区只有83个。  相似文献   
14.
与其在刑罚的严厉性上不断加码,不如退而求之于基础制度的完善,如尽快建立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15.
对见危不救要否入罪的讨论涉及法律与道德双重关系,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又需要结合时代的具体情势而定.即便要通过法律来加固道德,也需惩治与激励双管齐下,注意发挥法律的激励作用.在讨论见危不救要否入罪这个问题上,鉴于我国《刑法》结构与西方国家不同,不宜简单地移植西方国家《刑法》中的“见危不救罪”,而应通过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途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引发的讨论越来越广泛,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已经将针对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列入立法规划。但直到2011年吴邦国委员长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该法也没有出台。2012年8月,"上访妈妈"唐慧被劳教一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甚至有人将此事与当年导致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的"孙志刚案"相提并论,期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相似文献   
17.
18.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换。社会转型对刑事政策的影响在于犯罪状况的变化所引起的刑事政策的调整;对于刑事政策模式的影响在于任何刑事政策,无论其形式多么协调和谐,也无论在什么时刻什么地方,都不能用一个单一的刑事政策模式去看;社会转型对刑事政策的价值的影响在于自由和效率的提升;刑事政策的功能体可以从多方面去考察,但最终归为两大功能:导向功能与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限制与废除死刑的全球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世界限制与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及现状(一)近现代的限制与废除死刑近现代废除死刑的运动起源于欧洲18世纪末启蒙运动所孕育的人道主义观念。贝卡利亚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中宣称,死刑是一种不能被现代文明社会所接受从而运用的武器。他还进一步指出,如果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灌输市民间相互的道德责任观念,死刑所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因为,如果国家借助死刑来贯彻它的意愿,就会使那些法律力图禁止的行为--即以致死性的手段来解决纠纷--合法化。  相似文献   
20.
<正> 总的来讲,前南斯拉夫法庭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刑事审判水准和最先进的刑事审判理念。前南斯拉夫法庭是1993年由联合国安理会针对前南斯拉夫境内自1991年以来在各民族之间发生的互相残杀等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罪行而设立的特设法庭。当时包括中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