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文化作为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之后,199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刘光前 《新东方》2004,(5):28-34
邓小平同志常说,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优势,就是精神力量强大。“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依靠这种优势,我们党紧密团结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战胜了前进道路上层出无穷的艰难风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依靠这种优势,我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坦然面对挑战,可奋然勇往直前,一定会创造出更多震天地的奇迹,惊人寰的伟业。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先进文化培育的结果。我们党是一贯重视先进文化建设的党。我们建设的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亿万人民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源泉,是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  相似文献   
13.
刘光前 《新东方》2007,(12):71-73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文化的重视是空前的。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并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内容。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把报告中对文化建设的部署落到实处,对于国家和地方的振兴崛起,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6·25”重要讲话精辟阐明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最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5.
刘光前 《新东方》2006,(11):50-57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和生产是为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两位革命导师所论及的这些情况,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它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历史。简单地说,全球化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人类生活一体化的过程。当哥伦布扬帆进行环球航行时,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就…  相似文献   
16.
刘光前  刘逸 《新东方》2010,(3):35-38
饮食是生命之本。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在解决果腹问题以后,必然要求吃得好、吃得美、吃得有品位,吃的文化也不断发展丰富起来。饮食文化也叫烹饪文化,顾名思义,饮食是由饮和食构成的。饮通常指茶、酒及其他饮品;食专指主食和副食,而最受重视的则是菜式。人们在吃出文化的同时,也把对饮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美学的层面,即从味感美学的高度去欣赏和评价饮食。  相似文献   
17.
刘光前 《新东方》2002,(3):20-25
人的行为需要文化精神提供价值支撑。英雄模范的行为所突出地体现的文化,使文化的精神意义具体到了人和事,成为激发人们向往、追求目标和境界的动力,故而英雄模范能以其榜样的力量引导人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这种行为文化,成为了一种人生价值的支撑。受到江泽民同志题词表彰的英雄战士李向群,其英雄行为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一种生动有力的文化宣示。李向群精神凝聚着我们党长期思想文化建设的成果,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努力弘扬李向群精神,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刘光前  张宁 《新东方》2009,(5):14-18
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中已经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凡是旅游活动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文化。三亚南山旅游文化区在发展旅游文化时,非常充分地发掘了历史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因素,又十分敏锐地融入了很多当今风靡全球的新的文化因素。推动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繁荣,头等重要的是保护和发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实现山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苏轼诗中的“沧海何曾断地脉”和丘浚诗中的“遥从海外数中原”,非常精当地概括了海南文化的特色,即既和中原文化同根同脉不可分割,又因孤悬海外而与众不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更好地保护和发掘海南本土特色文化,将使海南旅游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海南的旅游品位得到提升,也使海南的旅游更具魅力,更具国际吸引力。另一方面,旅游是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旅游以文化为根,协和万邦,可以增进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正确的思想方法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国际游客的文化诉求,对世界优秀文化因素进行融合创新,促进海南旅游文化国际化、现代化,使海南的旅游文化更具活力,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10年以来,其客观真理性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然而实践同时也证明,在改革开放中,来自石的和“左”的干挠并没有结束,人们对现行路线和政策的种种疑惑还没有澄清。本文联系历史和现状,论述进一步强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性,阐明只有坚持一切从国情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才能解决我国经济不发达这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有中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置。社会主义公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又使建立有中国特色社究主义的公德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公德必然有其进步性、民族性、普适性积层次性。根据这些特征求设定的公德规范,是社会主文公德体系的核心,也是思想道德的是础性工程,它符合我国国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的切实践履,将极大地优化我国的社会公德,有效地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使我国人民以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