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0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面对世界全球化和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历史进程,要适应和适合这一现实和进步发展的要求,辩证法理论的实质与核心就必须实现当代性的转换,即从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实质与核心转换到差异统一(实质)基础上和谐统一(核心)的实质与核心,只有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换,唯物辩证法的当代本质才可能实实在在地展现出来,也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源于对立统一又超越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并使对立统一规律置于非实质与非核心的地位.这样的转换不仅是以和平与发展为标志的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最终超越资本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现有教科书对实践概念只是给出了抽象而笼统的诠释 ,模糊了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原有之义。马克思哲学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人的社会现实的生存状态紧密地联系起来 ,尤其是与现实社会的人所进行的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过程联系起来。马克思哲学科学的实践概念应当是认识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主起源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而现代社会化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是现代民主管理方式得以建立的现实基础。神秘与愚昧也正是在社会化的生产与交往实践中趋于瓦解,这已为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所充分证实。  相似文献   
14.
刘国章 《唯实》2002,(10):14-19
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内容 ,而创造则构成人生存的本质。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及其各自所具有的创造性以及彼此现实而辩证的相互关系表明 ,科学而具有真理性的认识是人的创造性得以产生和展开的根本前提。人的创造性首先在建构科学的实践观念上呈现出来 ,并通过与之相应的具有创造性的改造性实践而变为现实。与此同时 ,建构实践观念的创造性也激发起不断更新认识理念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现实地认识和理解客观规律就必须超越传统哲学关于客观规律的抽象理解,并站在现实的立场,以现实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为背景,从横向和纵向的相关性上来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而建构科学可操作的价值实践观念并付诸行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现实意义才能够现实的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刘国章 《求索》2008,(12):95-9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怎样,只要是从人的现实社会的物质实践出发,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但是,如果知性直观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一基本原理,就必然导致形式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变种即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7.
刘国章 《唯实》2012,(8):35-38
理顺和厘清差异与存在之间的关系,直接涉及对差异、差距、差别、不同、对立、矛盾等概念的真实理解与把握,涉及对现实社会状况和实际的关注与思考。然而,差异与存在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差异、差距与对立、矛盾、冲突、有序、和谐、稳定的关系如何?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涉及社会矛盾化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国章 《湖湘论坛》2008,21(4):112-114
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处在差异统一的状态之中,正是差异性的前提才有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相互作用才有了事物的运动,有了运动也才有了事物变化的规律。但是,相互作用及其过程可以呈现矛盾对立的统一,也可以呈现平衡互利的和谐统一。这是两种不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在事物与环境的关系中都不能摆脱这两种规律,无论是遵循哪一种规律,都会获得相应性质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思维、实践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章  李志江 《唯实》2010,(8):71-78
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活动过程及结果,以及由此而承载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和谐统一还是矛盾对立的直接表现者。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否正确地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否做到科学合理即人的尺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的尺度,就成为实现社会和谐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现实人世界观的生成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实世界观的生成是由人们在与周围世界的相互联系中,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经过亲身的体验,通过社会交往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以及通过社会教育获得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等三个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现实人世界观存在差异与层次性。只有现实社会中的人们真正形成了与现代自然科学相匹配的关于社会和社会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才可能真正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