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宏松 《外交评论》2007,23(4):67-76
本文首先对霸权国家参与多边主义制度的原因进行简要的理论回顾,然后通过冷战后美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个案考察霸权国家有限参与多边主义制度的行为与原因。本文认为,由于对政策自主性的约束是多边主义制度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以及对霸权国家产生合法化效应的重要来源,约束程度较低的多边主义制度虽然可使霸权国家以低成本的投入参与其中,但也会造成低收益的预期。此时,霸权国家就会选择有限参与。  相似文献   
22.
国际组织与非传统性公共安全问题的国际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性公共安全问题的属性、特征及其国际治理需求作出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作为治理主体的国际组织的六项公共安全治理功能:问题提示功能、信息提供功能、标准设置功能、组织协调功能、绩效评估功能和外部监督功能。最后对国际组织在非传统性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民主赤字”问题及其消极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剖析,本文认为,非传统性公共安全治理要达到真正的帕累托最优,有赖于国际组织的责任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3.
刘宏松 《德国研究》2006,21(1):32-34
本文对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中所论述的有关乌托邦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并简要地分析了乌托邦在政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价值,最后对曼海姆所秉持的当代形势下乌托邦精神的日益衰落及其危害性的观点作出了评述。  相似文献   
24.
徐悦  刘宏松 《欧洲研究》2020,38(3):126-145
欧盟和美国作为两大监管法域,是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主要参与方。在跨大西洋金融监管协调中,欧盟的影响力为何在不同情况下存在差异?既有研究从知识视角发展到市场权力和制度视角,对欧盟的影响力差异做出了解释。尽管基于制度视角的一致性解释框架对市场权力理论构成了补充,但仍然存在因果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欧盟一致性通过影响市场权力的发挥和一体化目标,塑造了欧盟在监管协调中的影响力。通过对外国银行机构规则、国际处置机制和巴塞尔协议Ⅲ三个案例的分析,上述解释得到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5.
政治文化,是指各种政治态度、价值、感觉、信息和技能的独特分布,它通过政治制度影响公民和领袖的行为。这一概念包含着三个层次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制度倾向、过程倾向和政策倾向。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我们可以对英、法、德三个欧洲国家政治文化的差异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制度倾向制度倾向考察的是公民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同程度。在英国,公民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同是最为突出的。英国人重视他们的政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推翻现有政权的想法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即使是在剧烈动荡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时期也同样如此,英国人民信任他们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6.
今年以来,由于大批企业改制,抚松县社会保险遇到了参保缴费人数减少、扩面征缴难度增大的困难,到5月末,出现了多项业务指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27.
试析核不扩散机制的长久维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作为一种较难维持的多边安全机制,核不扩散机制为什么能够长久维持的问题,并指出已有解释的不足。然后分析无核武器国家对核不扩散机制的合作态度对机制长久维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从利益基础和理念基础两个方面对大多数无核武器国家的合作态度作出解释。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核不扩散机制所受到的主要挑战。为维护国际安全秩序,核不扩散机制的长久维持是国际社会的现实需求。这需要国际社会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行动来应对这些挑战,尤为迫切的是,美国需要及时调整现有的不合理政策。  相似文献   
28.
刘宏松 《国际展望》2012,(5):14-28,142
随着中国国家权力和影响力的上升,中国对国际制度的主动塑造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WTO多哈回合谈判和G20进程为案例,考察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改革倡议及其特点。中国利用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时机",积极致力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倡议。在倡议行动中,中国主张全球治理机制应在不改变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作出适当调整,不谋求对联合倡议的主导,秉持促进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9.
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则是主权在民,即人民有权定期地、公开地投票决定重大事务或选举国家官员。在这一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所持有的一致性的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欧洲主要大国均是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在这段时期,英、法两国民众的和平主义情绪通过民主政治过程的作用,使两国的对德政策表现出”绥靖”的特征。而德国民众的复仇主义情绪则使希特勒在民主选举中成功当选,并使德国的对外政策向改变既有秩序的方向彻底转变。和平主义情绪和复仇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相似文献   
30.
刘宏松 《外交评论》2006,81(3):104-111
20世纪60、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国际组织的研究浪潮。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一些学者发现了国际组织具有不受其成员国意志掌控的自主性行为这一经验现象。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和国际组织治理任务的日益增多,针对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这一经验现象,学者们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两种分析工具对其进行了学理解析。本文对委托-代理模式和社会学制度主义在国际组织自主性行为的发生基础、行为动力和实践表现等问题上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并对两种理论视角进行了简要的比较。文章指出,委托-代理模式对国际组织的行为偏好认识不足,社会学制度主义对外部环境压力对国际组织的影响有所忽视,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需要将两种理论视角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国际组织自主性行为的根源和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