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党思想建设上的一次历史性大飞跃,也是对实事求是理论的恢复和发展。一、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该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并对“实事来是思想路线”的内涵作出了深刻而全面的阐目邓小平说:“王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  相似文献   
22.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获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自觉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23.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缘起与边区的具体情况、抗战爆发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密切相关;边区的干部教育具体分为在职干部教育和学校干部教育两部分,对此两部分的教育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直接领导和组织,其方法多样、形式灵活,但都围绕抗战形势而展开和深入;边区干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依据"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来进行,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的整体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经过干部教育和培训,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战争,促进了边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提高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作用显著,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共政权对边区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24.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一贯注重学习.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局部执政的辉煌成就.探讨延安时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构建路径及特色,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5.
地处革命圣地延安、坐落在革命旧址杨家岭的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综合大学。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校名是毛泽东同志确定的。1943年和1944年,自然科学院、鲁迅艺术文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行政学院先后并入延安大学。延安大学的历史从其前身院校陕北公学算起,可上溯至1937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26.
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应该成为各科教学改革的先导,尤其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出现相对稳定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出现曲折的新形势下,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它需要改革的迫切性。对于职业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我有以下设想。一、真正处理好五个关系。第一、处理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是施教最现实、最直接的客观依据。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要结合不同地方、不同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第二、处理好思想觉悟的提高与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关系。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政治课教学中,在职业中学要特别处理好理  相似文献   
27.
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站在实施人才战略的高度,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合理配置并充分开发军队转业干部人才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8.
努力培养和造就干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组织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用独创的整风方式坚持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年轻干部和在职干部的培养、着重培养和造就高级领导干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理论辩证地吸取和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组织保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