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诉讼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撰写本文旨在为制定这一法律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以期能对我国法制建设有所裨益,并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不吝指教。 一、制定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出发点 首先,制定我国行政诉讼法应从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出发,将行政诉讼法作为民事诉讼法的特别法制定。  相似文献   
52.
法学学派指在法学研究中,由于不同的学说、观点或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形成学术派别。我们应当促使我国众多法学学派的形成。一、促使法学学派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法学研究的发展。由于法学学派的形成,各学派都将设法加强学派内部的学术交流,开展对本学派所关心的问题的集中探索和争鸣。由于学派的存在,各学派为了能在理论和实践中站住脚,都会更努力地研究自己  相似文献   
53.
民事契约和社会契约在主体状态、缔约目的、实现方式、违约后果上都有差异,具有各不相同而又整合一体的契约精神。宪政既要求有限政治又要求责任政治,它们都以契约精神作为意识基础,并体现着宪法、民主、法治、人权等理念在内的宪政精神。契约精神与宪政精神的确立,是中国法治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法治得以建立或实现的意识基础。  相似文献   
54.
2009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面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任务。2008年12月19日,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2009年全党全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首要任务。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的意见》,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了更好地理解、贯彻全国检察长会议精神,促进检察机关服务大局任务的顺利完成,本刊于1月22日邀请专家学者,围绕"检察机关如何服务大局"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题。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有力保障。法治体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方面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杠杆。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就必须实现国家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因为法治是国家的法律之治、现代之治、有效之治、稳定之治、长久之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56.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如何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以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是检察机关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认为,检察机关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怎样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本期"法治建设"栏目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约请著名法学家卓泽渊教授,就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作深刻阐述;《和谐视角下的检察文化建设》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的文化建设;《试析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提出在和谐社会下引进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对于法治结构模式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把握法治的整体性,确保法治的全面性,尊重法治的过程性,防止将法治建设运动化.法治结构模式中的要素结构模式和层次结构模式是两个最基本的模式状态.对两个模式状态的探析,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9.
法律制度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导致不同法律制度的原因很多,有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历史条件等。这些因素都客观存在。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价值观对于法律制度的影响。法的价值观作为特定社会或特定时代文化的构成部分而存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因文化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状态,文化的个性、价值观的个性也就为不同国家和民族法律制度的差异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60.
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卓泽渊一、中国百年法治的反思中国法治,当然是指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其起点,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在1895年,有的认为在1898年,还有的认为在1901年。笔者认为,中国法治的起点应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1895—19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