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选取我国东部地区公安司法系统开展瑕疵证据补正证明的实证分析,发现存在瑕疵证据范畴认识不清、瑕疵情形多样、瑕疵发现主体多元、处理方式随意、规范要求混乱、处理程序失范、去瑕疵机会无限、补证不能处理失范等问题.这与我国瑕疵证据规范体系逻辑性弱、理论界学说的多样性、司法实践经验性认识的顽疾、行政审批式的办案经验、诉讼职能混淆、立法与司法理念错位以及三机关冲突解释有关.应明确消弭证据瑕疵的立法目的、回归诉讼职能本质、协调瑕疵证据立法模式、统一证据资格标准,构建简明规范的筛选机制,整合和再构瑕疵证据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网络通缉是当前网络时代一个新名词,并已经为公安司法工作所使用。网络上发布通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障碍。本文从通缉的措施性质出发对通缉权属分配和程序规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并提出了通缉程序规范和通缉令上网程序规范;同时借鉴国际刑警组织的多色通缉令的特点,就我国通缉令上网的形式多样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多色通缉令的发布形式以及统一发布通缉令的网络通缉管理模式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推动了证据体系“本”的提升和“质”的嬗变。司法审判中,既可以运用“大数据证据”办“大体量案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升华;也可以实现证据体系由海量数据所包围、以算法驱动智慧庭审的新样态。对于大数据证据在审判中的定位,相关学说观点在理论与实务中大相径庭。鉴于大数据复杂海量的特点,不应纠结于证据种类的划分,而应将其看作辅助判断证据的形式要素。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证据的运用面临着两层难题,一是取证、质证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二是在刑事审判过程中,由于数据本身具有的算法歧视、非透明等特点,大数据与证据耦合易引发潜在风险。在庭审中,对大数据应当精用慎用,构建“鉴—取—审”一体的证据审查体系;同时,搭建数据信任的桥梁,厘定获取大数据证据的“有限第三方”理论,设置特定指向的公开披露,为算法信任设置正确导向,积极发挥大数据在各审判阶段的价值效能,完善其介入刑事证据体系的逻辑合理性,更好地促进未来证据体系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14.
正确界定强制措施的含义,并探求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性质所在,对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强制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德国强制措施的比较研究,来分析强制措施的含义、功能和作用,从权利和功能两个角度探求其性质,希冀能挖掘其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网络犯罪的特点及其侦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犯罪具有秘密性、跨区域性、专业技术性、证据易毁性、罪恶感淡化等特点。侦查网络犯罪需要建立动态网络监控体系,构建网络犯罪侦查协作格局,加强网络电子证据收集,充分发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侦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死刑错案主要是由于证据问题所致,因而死刑案件证据规范在确保死刑案件质量方面尤为关键.由于立法理念、立法经验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死刑案件证据规范存在某些问题,亟需完善.一是应明确界定“合理解释或说明”;二是完善通过特殊侦查措施获取的证据的法庭质证与听取意见程序;三是减少证人出庭作证的条件限制并加大对证人的保护力度;四是拓展补强证据规则;五是确立DNA强制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7.
英国检察官培养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检察官来源与分类遴选培训、检察官在任培养与考核、英国检察官职业伦理规范建设等方面.考察2011-2015年英国皇家检控署的运行状况发现英国检察官培养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工作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等方面都颇具特色.英国检察官培养制度存在种族歧视、与警察关系不睦、职业保障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传统的种族旧习余毒的反映,也有固有的检警模式等原因.反思英国检察官培养制度,借鉴其合理因素,建议我国建立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检察官遴选制度,构建适时、实效的检察官在任培训制度,建设全面与细致的过程与结果兼顾的检察官考核制度,塑造统一的检察官职业价值观以及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检察官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证明责任居于证据法学的核心地位。证明责任概念体系和责任分配体系的演变,既有公平、正义的理念基础和政策、利益、价值等的权衡,还有诉讼模式、立法模式、审判方式、诉讼构造等的制度性因素影响。随着各国法律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相互借鉴与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两大法系国家证明责任制度与学说理论已经出现了从分离走向融合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论公安机关“网络通缉”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机关利用“网络通缉”、“人肉搜索”的方式侦查破案,在各地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公安机关进行“网络通缉”、“人肉搜索”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网络侦查的最新进展。当前,对公安机关“网络通缉”、“人肉搜索”侦查方法以及公安机关“通缉令上网”的网络通缉形式,概念上应予厘清,并对公安机关利用“网络通缉”、“人肉搜索”进行侦查的法律问题和程序规制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以此实现侦查效益最优化、网民权益保护最大化和对网络正常运行秩序影响最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