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当代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整个社会从依附型的秩序向自主型的秩序转换。这一转换的最终结果,则是多元社会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多元社会的基本现实表明,任何试图建立在一种合理完备性学说基础上的本质主义做法都失去了其现实根据。只有立足于交往理性基础上的商谈、交流和沟通,才能有助于建构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当代国家治理也应当适应这一基本现实,为公民个体自由权利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争论,贯穿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反映了自由主义思想家在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的界限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在发展市场经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今天,考察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作为文化安全的核心,对于保障国家的存续和发展,增进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人们的文化心理归属感,促进国家的团结统一,提升国家的国际感召力,亦即提升国家总体安全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文化认同的重塑提供了多重选择,既为我国文化安全和总体国家安全建构带来重要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夯实文化根基,凝聚价值共识,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的过程是人际关系的重塑过程。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人际关系,被抽象化的、制度化的规则所取代,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关系代之以理性化的计算和比较。现代人面临归属感的匮乏,安全感的降低,认同焦虑等各种困境。现代化绝不应以人际关系的冷漠为代价换得,现代社会的维系和发展,需要在新的基础上重塑人际间的温情,以便为孤独的个体寻求到稳固的"阿基米德点",进而克服精神上的焦虑不安。在这其中,家庭美德的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视,结社组织的培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