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3篇
综合类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邓小平分配概念的理论前提是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在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分配概念的含义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合理地利用和配置各种社会资源。邓小平的分配概念的重要意义,一是实现了对传统分配概念的革命性变革;二是为人类社会中的财富分配确立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2.
正确引导舆论提高新闻质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德海我们为第三届“内蒙古新闻奖”暨全国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召开颁奖大会,这是我区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来,对我区新闻工作的一...  相似文献   
23.
剥削是主体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对客体利益的无偿占有,它起源于原始公社公有制,其天敌是自由和平等。只有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正实现市场经济和公民自治的民主政治,不断提高社会的自由和平等程度,才能彻底消灭剥削。  相似文献   
24.
周德海 《桂海论丛》2012,28(2):44-48
在国内学术界,有学者试图依据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提出"德—法整合"命题,为在现实社会中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提供理论上的根据和支持。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中,是法律统摄并涵盖道德和伦理,而不存在一个道德与法律之间"互动整合"的"德—法整合"关系。因此,从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中寻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思想资源,只能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理论的误解和曲解。  相似文献   
2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的一个重大决策,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对于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9月9日国家行政学院、求是杂志社召开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座谈会”,邀请了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和部分省区市的领导同志出席发言。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陈福今、求是杂志社总编辑戴舟同志主持了会议。会议结束时,求是杂志社总编辑戴舟同志发表了讲话。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唐铁汉、张修学,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王茂华等同志出席了会议。 现将座谈会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6.
27.
法治: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黑格尔的“法律”.类似干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规律”。自在自为地存在的法是一切人为设定的法或法律的根据。人为设定的法或法律体系,是人的自由或自由意志通过一系列的环节。最终达到实现了的自由王国,成为“绝对精神”或“上帝”、“理性”、“绝对”的体现。法治是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实质,黑格尔的国家则成为他的法或法律体系现实的体现者。黑格尔的君主立宪制必然地导向科学和民主。  相似文献   
28.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爱因斯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不了爱因斯坦的原因或许很多,但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在“官本位”习气影响下,许多科技工作者热衷做官;二是目前我国科学和教育界的状况,不适合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生存。  相似文献   
29.
论道德悖论与新道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三元互补的道德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作为社会的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还必须确立起维护人类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四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主义道德四元互补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30.
按劳分配原则因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施,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实行的所谓按劳分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实现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平等,其必要条件是资源分配规则的科学和合理,以及执行规则的公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资本参与市场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同所谓的按劳分配相比,既简单快捷,又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