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6篇
法律   769篇
中国共产党   1263篇
中国政治   1435篇
政治理论   402篇
综合类   6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周启民  李国强 《学理论》2013,(9):110-112
为保证我国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城镇化和农村社区的法律问题研究尤为重要。在城镇化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民宅被拆迁、耕地被占用、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小工厂对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建设在拆迁、征地过程中伴随着野蛮的暴力,引起群众的严重不满。因此,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保护城镇化和农村社区的稳步成长,确保农民的自主权,住宅地和田地农民有自由使用权;依法建设农村社区,防止非法暴力的发生;法律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管理权等。  相似文献   
232.
犯罪生物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是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源时已久;说它新颖,是因为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论理不清,众说纷纭。犯罪生物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有先天说和后天说,当今大多数学者已不再争论犯罪究竟起源于遗传还是环境,而是认为导致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犯罪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犯罪生物学因素,早期学者关注体质、外形等单一的生理特征,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多水平、多角度地探究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神经心理机制,包括行为、激素、脑结构、神经递质和基因等。半个世纪前,国际研究走入低谷。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犯罪学在个体因素研究上发展很快,已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国内研究起步晚、成果少。国内直接相关文章数量不多,以"犯罪生物学"为主题的文章只有20多篇,最早的是1989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从美国教科书《犯罪学原理》中摘取编译的《犯罪生物学理论及其缺陷》,另一篇是实证研究《157例违法犯罪少年的社会环境、心理、生物学因素调查与分析》。迄今没有找到以"犯罪生物学"命名或以"犯罪生物学"为专题的书籍。如今,国内外犯罪现象异常。2013年,重庆"10岁女孩25楼摔婴"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吉林长春盗车杀婴案、北京摔婴案、河南安阳摔婴案……"摔婴现象"频现;《爸爸去哪儿》开播,引发了社会对父亲与子女关系的超强关注,人们大呼有爱,但是,爆出四川阆中禽兽父亲长期虐待强奸幼女案,一时激起千层浪,类似事件频频曝光。国外,类似犯罪亦层出不穷,连环母亲杀婴案等犯罪更是震惊世界。当人们"深度"挖掘当事人背后的行为逻辑而泄愤时,有识之士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冷静地思考,呼唤犯罪生物学的勃兴!怀着这份责任和担当,中国首次"犯罪生物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7日至8日,在河南警察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和河南警察学院翟英范教授的倡议和召集下,由河南省犯罪学研究会主办、河南警察学院承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的几位知名犯罪学专家应邀出席了研讨会,几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专长的河南警察学院教授、博士参加了研讨。本次研讨会不搞程式、不宣读论文,为与会学者准备了十个议题,请学者们进行面对面的观点交锋和思想碰撞。由于时间有限,仅仅初步探讨了五个议题,分别是犯罪生物学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犯罪生物学概念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犯罪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犯罪生物学的研究路径与方法、生物性与社会性。犯罪学的包容性、多层次、全方位特点带进了论坛,会议发言是学者们厚积薄发、即兴发挥、形散神聚展开的自由发言,更丰富着挥斥方遒、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般的热烈讨论,加深了不少认识,达成了更多共识,增加了一些求同存异,形成了更好的研究合力。本刊连续两期登载研讨会纪要,以飨诸君。  相似文献   
233.
国内协同治理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理论的支撑,我国协同治理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并在近几年呈迅速上升趋势。从纵向维度进行梳理,回顾其研究历程,可以将我国协同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论萌芽与提出时期、理论发展与成熟时期、理论反思与探索时期。从横向维度进行总结,综述其研究内容,基本涵盖了协同治理研究中的主要方面:即协同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政府转型进程中的协同治理研究,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协同治理研究,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协同治理研究,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研究,协同治理的理论反思研究等。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协同治理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因而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朝着协同治理内涵更需科学化,协同主体关系更需明晰化,党政协同治理更需突出化,协同治理框架更需法治化,协同治理创新更需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34.
周啸天 《法律科学》2011,(4):102-108
《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了携带凶器盗窃按基本刑档处罚的条款。立法的规范目的在保障人权与保护法益中显然更为注重后者,即在侵害财产之外,因携带凶器盗窃可能对人身权利造成侵害,而将其独立规定为一种盗窃罪的特殊形态,但不能因它对人身造成的侵害危险,而将其认定为危险犯。携带凶器盗窃属于行为犯,依然是对财产的犯罪。应当在行为犯的框架下,判断携带凶器盗窃的未遂形态,并严格界定携带凶器盗窃与携带凶器抢夺的法条关系。  相似文献   
235.
周广智 《唯实》2014,(4):38-40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纪律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强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当前,我国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转型升级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  相似文献   
236.
周丽萍 《团结》2011,(6):8-10
“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比较全面。”这是2009年8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在民革中央《关于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建议》的调研报告上所作的批示.对报告充分肯定。作为民革参政议政工作的特色品牌和重点领域之一.“三农”问题多年来是民革中央参政议政屡结硕果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237.
父亲·樱桃     
周玉荣 《江淮法治》2011,(16):60-61
樱桃熟了.熟在五月的浅夏里。 电话那头。父亲说:樱桃熟了。还说:树下已经掉了许多樱桃了。再不回来,樱桃都要掉光了。父亲的话里,透出了焦灼、盼望。也泄露出了无奈与伤感。于是我赶紧答应父亲这个星期一定回去.父女的一通电话以我这样的允诺而结束。  相似文献   
238.
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最终导致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纷纷实施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购买国货政策,反倾销、反补贴政策,以及隐性贸易壁垒等。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以"购买国货"为例,其以相关国内法和WTO《政府采购协议》为法律基础,凸显出现有国际经济法律体制的不足。而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GPA不会永远停留在WTO"诸边协议"上,其被纳入WTO一揽子协议只是早晚的事情。为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该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39.
2010年5月6日晚,因长时间连续加班办案,精力透支,彭文忠在办案归来进家门时猝然倒下,为检察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时年40岁。从事检察工作17年中,没有办过一件错案、所办案件没有一件超时限,  相似文献   
240.
重庆市市委市政府建立“考核实绩靠算帐、干部形象靠测评、执政效果问民意”的民生导向考核体系,为我们坚持走民生导向的科学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抢抓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机遇,自觉比肩京津沪,全力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